熊一飞题“借石山房”
熊一飞题“借石山房”

熊一飞 (1806 一 1887),名本庚讳一飞,字云陆,自号“云林主人”,南江县甘溪人(今公山镇甘溪村),清同治年间增生。其慷慨好施,淡泊自适,筑有借石山房、卧云楼,与知县孙清士、名儒岳凌云等诗酒酬唱,终老林泉。著有《云林遗稿》二卷。

一、江陵芊氏有贤孙

熊一飞先世祖居湖北蒲圻县。乾隆年间,其祖父熊芳茂自湖北来川贸易为业,后卜居巴州虎(音mao) 家坝(民间呼作“虎儿坝”,时为巴州飞地)。《四川川省南江县地名录》:“虎儿坝,虎姓居民较多,故名。1940 年,巴中县飞地辛家坝、虎儿坝归南江县杨坪乡辖。”虎家坝今属南江县杨坝镇新坝村,境内唤作“上山凤”地形处的熊芳茂墓志至今保存完好。“熊公者,系湖广武昌府蒲圻县白石铺石嘴头生长人氏。公居行二,才能冠众谋略超群。乾隆丙子来兹,乙未落业。”又《敕授登仕郎熊公讳翔飞字云皋大人生茔碑序》:“祖芳茂公,当纯庙时贸迁来南,爱其风淳俗茂,遂卜宅于虎溪。”熊芳茂插占之地“虎溪”,疑为今虎家坝熊氏祠堂旁侧的山涧溪流。

熊芳茂自鄂迁蜀,创业兴家,兰桂齐芳,一时无两。膝下育有六子:元龙、元凤、元应、元文、元武、元魁。长子熊元龙,字伯登,建祠宇、兴礼教,精明能强,仁义贤德,《皇清敕封文林郎、诰封骑都尉显考伯登府君行略》:“嘉庆五年贼未靖,…民间积储尽焚,府君取吾家灰烬分给邻人,藉取资种以完丧葬嫁娶者百余户。

时多疫,给药活之…予棺瘗之;凡道路桥梁崩析,无不培之。”熊元龙复生子六,长子名本辰,讳翔飞,字云皋,候铨巡政厅;次子名本寅,讳兆飞,字璜溪,历任河南归德府鹿邑县、祥符县县丞,《(光绪)河南开封县志》卷三《职官·文职》:“道光十二年,县丞:熊兆飞。”三子名本申,讳鹰飞,国学监生;四子名本癸,讳翥飞,软赐蓝翎戊子科武举陕西汉中镇略阳营游击,《(道光)重修略阳县志》卷之三《人才部》:“熊翥飞,四川南江武举,(道光) 二十七年署。”另据《宣宗成皇帝实录》,熊翥飞名字出现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 清廷调兵谕令中。1842 年 3 月,身为四川川松潘镇千总,熊翥飞受总督宝兴调遣,随扬威将军奕经赴浙江参与收复宁波、镇海的战役,因而应是南江历史上抗英第一人;五子名本庚,讳一飞,增生;六子名本酉,讳翰飞,国学监生。

县丞熊兆飞长子名自楚,字湘帆,“生而秀颖,聪强过人。年二十五授直隶广宗县典史,循有政声。”《(民国) 广宗县志》卷十二《职官表三》:“熊自楚,南海(应为南江一引者注) 人,(道光) 二十六年任。”熊一飞长子名光燡,字仰轩,“魁梧倜傥”“年十八即冠军,列武庠数年”。“同治初年,发逆逼汉中,湘军驻南。军门萧公庆高,奇公武略,邀与从戎。”尚武的熊仰轩得到时任陕西汉中镇总兵萧庆高赏识,但他“以为北阙之荣,何如南陔之养?”“惧父年,不果行”,遂“内参家政,外理庶务”,终身居家以博亲欢,上人叹服。

熊氏家声丕振,数代显赫,诚如道光乙酉科郫江举人南江县教谕叶凤楼题赠熊元龙墓碑(民间称为“看碑”) 所云:“江陵芊氏有贤孙,孝友成风萃一门。”至今尚存于杨坝、关门等地的熊氏祠堂、家族墓碑的题额、表志、赠诗、撰联者多为省内外名宦俊彦,诸如兵部尚书、闽浙总督世系一等侯杨国桢,云南提督张必禄,建南兵备道王衡,河东河道总督、河南布政使司栗毓美,翰林院修撰、兵部郎中洪锡璜,内阁中书、河南辉县知县周际华,甘肃庄浪协镇都督府谢天贵等,由此可以窥见熊氏昆仲昔年交际何等广泛,家世何其显达。

南江县“公山留韵”群雕(左二为熊一飞)
南江县“公山留韵”群雕(左二为熊一飞)

二、物与民胞性量洪

家境富足的熊一飞,“气宇轩昂,性情豪迈,人见其壮貌,目为远大器。年甫壮,补弟子员”“后试不第,始作山林泉石之想”,生平主要享迹详见于傅文庄所撰墓志铭。傅文庄,南江傅家(今南江县长赤镇)人,《(民国) 南江县志》第二编《选举志·举人):“傅文庄,光绪辛卯科。”其《诰封昭武都尉增广生员熊公云陆墓志铭》落款为:“五品衔辛卯科举人大挑二等教谕子婿傅文庄拜撰并书。”傅文庄作为熊一飞次女婿(长女婿为公山书院襄校、增生傅文治),因特殊身份下笔或有褒谀之词,“(公)性复达观,虽子孙众多,不以封殖为计,好施与族邻之婚丧不给,四方之流离失所,靡不周恤”,但“余忝居甥馆,侍座时多,耳闻目见,熟知其事”,因此叙写熊一飞设平粜市、刊印药书等善行义举断非虚言。

“同治甲子兵荒,斗米三千钱”,熊一飞“于邑中设平粜市,价减而后止”,慷概将自己所存粮食平价出售来抑制飞涨的物价,救济待拯的饥民,于荒年缺粮人人自危之际堪称豪举。又“念地处穷僻,疾病者医药罔便,设随缘堂药室,任贫者取不受值。复镌《产科心法》《简便良方》,公诸同好。”熊一飞不仅开设药房,让贫不能医者免费领取“舍药”,还跋涉千里远请《简便良方》等医书,于借石山房刻版印刷,识字者均能以方除疾。《简便良方》六卷,清游光斗辑。该书共列病证千余种,囊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常见病证,每一病证前简述病因机理、病证要点、治疗原则,次列方药,共载方三千余首。深受熊一飞“”解衣推食恤孤穷,物与民胞性量洪”(叶凤楼诗句) 的教化和影响,熊仰轩“尤精华佗术,乡邻之毁骨折支者,多所全活。

熊氏一族“处世当存毋不敬,立身总要思无邪”(熊一飞《送湘帆侄赴汴》),积极投身于地方事务,办团练、筑硐寨,抵御匪盗,极力保障一邑平安。据周书浩先生《四川川南江监生李琛事略》考述:“咸丰初,鉴于广西太平天国武装不断壮大且向湖南、湖北等地蔓延,当地人熊翔飞(即熊元龙长子,熊一飞胞兄一引者注) 与三个儿子(文生自佶、自儒、自僖)及武生熊自俊放眼长远,维修月官硐,以图自卫。咸丰三年(1853) 二月告竣,并重新命名‘安怀硐’。”傅文庄也在《敕授昭武都尉熊公仰轩墓志铭》中提到熊仰轩为确保百姓治安所做出的努力,“维时军旅繁兴盗贼多有,公整顿团练,保卫桑梓,县城有故,亦藉以无恐”。

三、高人雅迹占山林

《(民国) 南江县志》第三编《人士志文学》:“熊一飞,字云陆,增生,隐居乾(通“干”)溪,诗酒自娱年八十余精神犹健,著有《云林诗草》。所居借石山房、卧云楼、担风亭,甚有幽趣。名人题咏者多。”
“干溪”,即“甘溪”,位于今南江县公山镇甘溪村。《四川省南江县地名录》:“以驻地一小山沟,降雨洪水涨,雨停沟也干得名。”岳凌云《卧云楼题赠熊云陆一飞秀才、仰轩光燡都阃乔梓》诗“一别甘溪三十春”句后自注:“四面皆低,两山对峙,中央一溪,非大雨暴涨,水常涸。”地处甘溪坝的熊家宅院,四围青山耸翠,风景清幽。熊一飞“家县城北三十里之甘溪,山水环绕林竹茂修,颇多幽趣。又建楼阁、起园亭,每当春花秋月,家人聚处话桑麻、论诗书,饮酒赋诗,陶然自得。”(见傅文庄《诰封昭武都尉增广生员熊公云陆墓志铭》)

熊一飞平生乐山水,喜吟哦,早年回湖北祭祖认亲,“以先人墓在楚,录命回楚两次省修”,沿米仓道途径秦蜀交界处的天上、台上时赋诗各一,摹写其地险峻绮丽的风光,抒发自我淡定从容的心境,刻画历历,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尤其是“马自云中出,人从天上来”一联,脍炙人口传通至今。

晓过天上
鸣鞭凌峻岭,越岭下崔嵬。
马自云中出,人从天上来。
山昏疑有雨,泉泻误惊雷。
渐渐曦光满,林深不染埃。

冬过台上

为趁游踪冒雪天,一峰才过一峰连。
雾迷曲径人难辨,石结坚冰马不前。
万丈危梯惊蜀道,几株老树锁秦烟。
崎岖世路从来险,稳坐雕鞍漫策鞭。

其《述怀》《遣怀》等诗都叙写出自己“怡性陶情,山林自得”的诗酒生涯。

述怀

欲把诗过日,萧然鬓已皤。
幼时知爱少,老大悔迟多。
佞佛愁殊俗,希仙惧着魔。
琅嬛书可借,补读在岩阿。

遣怀

荏苒年华类掷梭,老来身事更如何?
每逄良夜月偏少,但是佳期雨便多。
清兴不因名利减,壮怀那许病愁磨。
酒杯棋局难消闷,且向云林听鸟歌。

熊一飞“复诛茅剔藓,因岩架屋,筑藉石山房为谈元养性之所”。借石山房位于今甘溪坝熊家老屋左侧山腰,“云木含清晖,泉石骋幽意”(孙清士语),历经一百五十余年,崖壁留刻有“借石山房”四个擘窠大字,落款为“同治十年季春月,云陆熊一飞”,雄健古拙,俊雅可赏。作为修身养性、雅集酬宾之地,熊一飞对借石山房甚为得意,并赋诗多首,以明心志。

《借石山房初成并序》八首录二首

卧云楼畔,有岩阿焉。幽邃嵚崎,人迹罕至。壬申夏,纳凉至其间,古柏苍松,野宾嘤友,若欢迎来者之不暇,佳异者久之,即傍岩结庐,以为养粹之次,名曰“借石山房”。口占数章,工拙未计,欲以抛砖引玉云。

崖不虚生岂偶然,安排此处卧彭篯。
谈元只问知音谷,采药还寻种寿泉。
杜宇花迷三径客,爰居松茂四时天。
科头静听蓉峰下,万窍风喧胜管弦。

素心独有此山知,欲写山容意转迟。
看去尽凭新月旦,行来迥异旧丰姿。
百年缘结三生石,万古名留一卷诗。
寄语蓬瀛题柱客,好将余渖洒峨眉。

借石山房
江借清风山借月,耳借成声目借色。
云林主人借石居,不但借风兼借月。
月借山头笼烟树,风借水面飞香雾。
光风霁月借无穷,时人那识借中趣。
行借山径草不除,坐借石室读异书。
桃源诗借陶隐士,竹林酒借山大夫。
不借金谷宴老斗,愿借玉局醉良友。
杖履起借云鸟间,是非崖居借得否?

熊一飞“喜宾客亲朋时来,纵谈古今,辄终夜不倦。宴会诒儿孙辈十数人,环侍次第,执壶劝客饮,而公饮益豪。”同孙清士、岳凌云为代表的官宦文士、宿儒乡贤时相过从。《(民国)南江县志》第四编《志余·杂志》:“熊云陆,性情豪迈,晚年尤喜吟哦,有《云林诗稿》。孙菊人常嘉赏之。”孙菊人即“诗才清绝”的孙清士。孙清士 (1834 一?),字诗农,号吉人,晚号菊人,云南呈贡人。同治十年 (1871) 辛未科进士,光绪四年 (1878) 任南江县知县,工书善诗,尤精于画,著有《吉人诗钞》。民国《南江县志》收录有孙清士以“借石山房”为题的诗作三首,现摘录于此,以参其详。

借石山房即景
双角露秋巘,半弓开小园。
林深知鸟乐,日午听蜂喧。
花气香成悟,山光淡养元。
诗情与画意,相对了无言。

摊书倚危槛,不寐到残更。
松月偶来照,野禽时一声。
露凉秋意迥,山静道心生。
向晓推窗坐,溪云作带横。

未了一身累,难偷半日闲。
暂抛心上事,来看雨中山。
水静游鱼出,林昏倦鸟还。
秋风渐萧瑟,黄叶满柴关。

万竹深藏屋,孤云冷挂瓢。
客床支木树,樵路带山腰。
倚杖值流水,寻诗过野桥。
从今幽径外,来往不须招。

过借石山房赠云陆主人
熊君丰采神仙列,偶以尘念堕人劫。
逍遥林下八十春,黑夜观书眼如月。
插脚不与凡人齐,知君仍欲扪天倪。
旁枕壁立之危石,下临不测之深溪。
楼阁玲珑拏云起,鸡犬相随入云里。
松风扫地石堆墙,不许纤尘到窗几。
我闻佳境心颜开,马头寒带秋雨来。
借瞻书画契林壑,一洗积年之尘埃。
夜凉独眠山馆静,万木无声月弄影。
溪山妙在语言外,达者自能以心领。
羡君此福几生修。无限烟云供卧游。
人生患不适志耳,能适吾志复何求。
嗟我半生多劳碌,缚以一官如桎梏。
何时解组赋归来,我愿偕君歌涧谷。

别借石山房途中复得诗
朝见溪云出,暮见溪云入。
我闲云自忙,云行我尚宿。
卧读阆仙诗,灯影透深竹。
我非山中人,解识山中趣。
云木含清晖,泉石骋幽意。
归态得所欣,嘉赏非一致。
兴尽呼童奴,整顿出山去。
山雨忽飞来,依然留我住。

岳凌云 (1826一1890),字小山,号七星山人,南江张公塘人,清咸丰岁贡生。精岐黄,工诗文,著有《七星山人集》。该诗文集收录《题借石山房》长诗一首,另有两首题赠熊一飞熊仰轩父子,皆点明于卧云楼处,殊为难得。

题借石山房
吾蜀爱石推坡翁,袖中携来东海东。
涤墨镌石为洗斝,谈禅叠石为清供。
风流一去七百载,有人书养借洪濛。
借得石芝截肪腿,借得石髓饮上池。
更借石溜烹佳茗,粉枪朱旗绿波漪。
仕无显晦借一官,氓无灵蠢借一廛。
缁黄清业借寺观,渔樵幽趣借溪山。
古今递嬗如传舍,世间何物非假借。
静观惟有石交贞,相对忘机足凭藉。
石脚绿萝蓊古树,石顶赤松邀天路。
石中坐看人间世,花落随风堕烟雾。
锦茵藩溷纷无数,石隐屹然借石住。
下士大笑声如蝇,汝曹那得知其故。
问君借右何时偿,是否英雄借荆襄。
月桂溪松万古宅,临流枕漱随相羊。
一卧东山芳躅留,高情逸韵传集州。
呼石欲问此间乐,石不能言但点头。

卧云楼即赠熊五丈云陆名一飞,为同邑学中前辈

引商刻羽徵流音,又见成连海上琴。
小友骚坛分壁垒,高人雅迹占山林。
沉酣梦幻埋仙骨,领略风花炼道心。
题赠卧云楼一语,福缘非浅慧根深。

卧云楼题赠熊云陆一飞秀才、仰轩光燡都阃乔梓

卧龙高卧承三顾,出为霖雨疲道路。
感激驰驱国士心,三分毕竞院天数。
卧云先生卧不起,秘检韬钤授公子。
将坛回首恋慈云,暂屈骅骝羁梓里。
梓里优游阐风雅,寥寥谁是知音者。
袖诗招我几水湄,手挥吟鞭驰怒马。
一别甘溪三十春,亭台池馆簇簇新。
匡庐面目居然改,人杰还应地效灵。
谈罢须弥说圆峤,丰神吐嘱两清妙。
春宵苦短言苦长,兰臭同心中竅窍。
遍索丹经测隐谜,时拈三昧供游戏。
文士无聊只好奇,赠言特恐魔相觑。
上乘始具正法眼,十种修罗今亦罕。
狡狯神通千径歧,清微大赤一减感。
孤云两角灵秀多,道侣何须远搜罗。
煮石餐芝桃待熟,双鹤翩跹出烟萝。
福缘非浅慧根深,福慧双修此山林。
被云卧雪重来访,立致行厨醴醉金。

历经岁月变迁和人事鼎革,甘溪玉笋山麓的借石山房、卧云楼、担风亭等早已荡然无存。今熊家老屋正对面名为新房子的宅基地上存有院墙石门一道,额题:“林园适志”,联云:“静对溪山添雅趣;闲临艺圃寄高怀。”匾额楹联虽无题款,但熊一飞“壮游江海三干里,老卧山林八十年”(孙清士题赠)“一卧东山芳躅留,高情逸韵传集州”(岳凌云赠诗),其达观洒脱、安时处顺的情志,仗义施仁、扶危济困的德行,至今令人感怀。

作者:何志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