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女红军吴朝祥

吴朝祥,女。1918年生,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上校军衔。

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进驻通江县,住在大河岸边的吴朝祥听说“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队伍里面也有女兵”,她连夜奔向通江县城,加入了红军。

“打土豪,分田地,穷人要翻身……”回到家的吴朝祥学着喊、跟着唱,四处发动群众,筹建苏维埃政权。

不久,吴朝祥被调到少共川陕省妇女工作部任部长。1933年初,吴朝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川陕省委机关抽调女干部100余人和妇女群众积极分子300余人在通江县城成立妇女独立营,吴朝祥由省直机关抽调到妇女独立营任排长。在鹰龙山战斗期间,妇女独立营的战士们负责警戒、剿匪、打扫战场、护送伤员、运输弹药和物资。

同年5月,竹峪战斗打响。吴朝祥带领全排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从前线抬下100多名伤员,翻山越岭送到200多里外的沙溪王坪医院。同时把缴获的枪械搬回通江苦草坝。在一次战斗中,妇女独立营配合正规部队二六四团作战。一天晚上,吴朝祥所在的排在吞口梁与敌人接上了火,她们边打边退,成功诱敌到庙子垭山下。第二天清晨,二六四团、妇女独立营、游击队互成掎角之势歼敌1400余人,缴获长短枪近千支及部分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1934年3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党代会决议在长赤以原妇女独立营为基础成立妇女独立团,妇女独立团辖三个营近千人,吴朝祥为二营营长。在曾口的战斗中,吴朝祥率领300名女兵堵死敌军的退路,早已埋伏两侧的一、三营同时向敌人开火。这一仗,一千多名女兵打败了敌军一个师。

1935年10月的一天,吴朝祥和300多名女兵从马尔康向白湾进发,来到麻尔柯河岸连夜架起一座木桥。第二天一早,大部队赶到河边,敌人的飞机跟着追过来,岸边红军战士遭到敌机轰炸和扫射,桥也被破坏。这时,吴朝祥大吼一声,“姐妹们,把桥架起来!”说完便带头跳入河中,女兵们也纷纷跳进刺骨的激流中,用手举、用肩扛、用头顶,架起了一座人桥。徐向前骑马来到江边,含泪命战士们从300多个柔嫩的身躯架起的人桥上冲了过去。

1938年8月,吴朝祥调到中央党校任医务所指导员。1945年10月,吴朝祥任辽东军区第二野战医院政治委员,期间她多次带领小分队,组成战地医院深入战场。

在陕北大生产运动中,吴朝祥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一天中午,吴朝祥从中央领导种的试验地边经过,看到毛主席正躬身在地里捡棉花。毛主席发现了她,喊道:“小吴,快来看看我种的棉花一棵结多少桃。”吴朝祥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毛主席撕着一朵白花花的棉绒给我看:“这棉花长得多好呀?延安军民种些棉花,既能解决穿衣,又能解决吃油。你们女大周围那片平地开出来,除了种蔬菜外,也要种些棉花。你们女同志手巧,有了棉花可以纺线、织布,做衣服。听说周副主席准备从外地给你们买些机器(指缝纫机),买回来没有呀?” 吴朝祥说:“一定向中央首长学习,种些棉花。缝纫机买回来了,加工厂办起来了,要不多久,我们女大的同志,都可以穿上列宁服啦!”主席连声说:“那好,以后我有空一定去看看。”

又一天黎明,吴朝祥要赶到中央妇委去开会,抄近路从毛主席住的窑洞前经过。刚爬上坡,迎面走来一位警卫人员。吴朝祥便问:“主席起床了吧?”他说:“主席工作了一夜,还没休息呢!”他们的谈话被主席听到了。毛主席说:“是吴朝祥吧。”吴朝祥循声一看,原来,毛主席正坐在门前扯羊毛、捻毛线呢。毛主席亲切地问我到哪里去。吴朝祥急忙上前敬礼,回答说:“要去中央妇委去开会”。主席起身和她握了握手,又坐下来继续捻毛线。吴朝祥看到这情景,不安地说:“主席,您的工作那么多,捻毛线这样的劳动活,让我们多干些。您应该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呀。”主席笑着说:“人有两只手,就要劳动。这不是很好地休息吗?能劳动就饿不死人,敌人也困不倒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直属供给处政委、中南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军工医院政委、中南军区八一子弟学校校长、武汉军区总医院副政委、湖北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后晋升为上校。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WENHUADAGEMING”中,许多老干部受到政治迫害,并株连到他们的子女。那时,尽管吴朝祥也自身难保,时常受到造反派的批斗,但对于“投奔”来的这些老干部和他们的子女,吴朝祥总是竭尽全力地给予保护,想方设法将他们“藏匿”起来。为了“保密”起见,很多时候都是瞒着孩子们,自己亲自张罗,为他们安排住房、送水送饭。“文革”期间,造反派给吴朝祥罗列的“罪状”之一,就是 “铁杆保皇派”。吴朝祥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去照顾那些有困难的群众。

吴朝祥和他的丈夫都是军队的高级干部,收入较高,但不论家搬到什么地方,他们都要开一块菜园,坚持自己种菜,并让孩子与他们一块儿翻地、播种、锄草、浇水、上肥,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教育孩子树立自食其力的思想。菜地里的收获,除了自己吃一点外,相当一部分送给了生活困难的干部和职工。

20世纪60年代,每到学校放假,从八一小学毕业、后来考上哈军工等大学的学生便结伴探望他们的“老校长”吴朝祥。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吴朝祥家就成了“缺粮户”,每月发的粮票常常不够用。

1975年,吴朝祥在任湖北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期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赴京参加大会前准备行装时,翻箱倒柜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衬衣,所有的衬衣都是带补丁的。八一小学的老师们说:他们搬到省军区新家后,一些在八一小学工作过的老师和职工结伴同行去看望她,进了大院后却不知道住在哪一栋。正在为难时,突然有一位老师看到一栋房子的凉台上晒着几件很旧很旧打着补丁的衣服,马上断定:这就是吴校长的家!走近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她的子女在妈妈的影响和教育下,穿打补丁衣服对我们来讲是家常便饭。

70年代末期,一位在西安工作的湖北籍军队老领导检查出患了癌症,听说甲鱼有抗癌效果,吴朝祥让儿子去大悟县河口镇买了半麻袋甲鱼,通过铁道部门带给了这位老领导。吴朝祥在省军区后勤部任副政委时,豆腐房的一位老师傅家庭生活有困难,她得知后就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

吴朝祥经常对孩子们说:“要甘当普通一兵,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躺在父母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工作上要高标准,生活上要低标准”、“要与工农子弟打成一片”。

1979年7月,吴朝祥任湖北省军区顾问。1981年7月离职休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7月22日在武汉逝世。

参考:

(1)女上校吴朝祥,万源市人民政府网站

(2)巾帼战将吴朝祥,巴中日报

(3)吴朝祥,百度百科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女红军吴朝祥
吴朝祥,女。1918年生,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上校军衔。 1932年12月18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