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西医开创者李芳圃(李方圃)

李芳圃,亦作李方圃[1],号璧端,通江县杨柏乡(镇)人,1883年生。民国初年,毕业于成都军医学堂,是我省推行西医疗病的倡导者之一,也是通江奠立西医机构的开创人。

西医
西医

自幼好学,稍长更刻苦自励。读保宁联中时,除潜心研读正课外,利用一切剩余时机浏览课林书报,学习兴趣浓,喜绘画、书法,更学医。

著名的国画家蓝雅笙,是他的舅父。青少年时,经舅父教诲、指点,加上他禀赋的艺术才能及刻苦学习,在绘画上有一定造诣。他以单色水墨,描绘出的螃蟹栩栩如生。每作一幅,无论蟹数多少,总是多态多姿,浓淡适宜,黑自分明。本人被誉为“李螃蟹”。抗日前十余年内,在蓉渝等地,常有人争相索取,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兰而胜于兰。”在当时四川的国画艺坛上曾认为是一位独具一格的画家。

他在保宁联中刚毕业时,恰逢四川军政府成立,以熊克武为首的四川军政当局,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在成都开办军医学堂。从初识时务起,就以将来能作一个出色的医务人才为理想。听说四川开办军医学堂,兴喜若狂,意志坚定。被取录入学后,对新兴的西医学科感到新鲜,潜心研读所设各门学科,不懂使问,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后任军医副军校通规。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以后,西医在我国内已引起普遍重视和推广使用。李芳圃历任四川陆军总司令部军医科中校股长,三十三师唐式遵部医官,后任刘湘部军医处中校科长,第一后方医院院长,军医讲习所教育长等职。四川统一后,任重庆残废兵医院院长,继任川康绥靖公薯军医处上校科长,及军医研究所教官等职。

李芳圃置身医务界约五十五年,声誉较高,他与巴中的罗小渠,合川的欧阳既明同是四川西医界的老一辈,开创西医事业,培养后来医务人材。

李芳圃热爱家乡,关心别人疾苦。鉴于通江地处山区,文化落后,尤其在卫生事业方面,西医奇缺。为了偿还凤愿开创家乡西医业务,于1944年抛弃高官厚禄,返回通江。率领亲自培养的熟习医术的亲属子侄李慎等在通江城建立卫生院,自任院长。竭尽自己所有的医疗器械即适用药物,使通江卫生事业有了基础。 继后兼任县建设基金保管委员会副主席,被选为通江县参议会副议长。

县城所在地有了医疗组织机构,又考虑到山遥路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药俱缺的通江农村,一遇急性病症,束手无策,大多数人是听之任之,坐而待毙。因而他将历年在医务i作中所积累的临床经验,以及屡试见效的民间验方,编辑成册,定名曰《不费钱的便、贱、奇验方》一书,自费印成千册,惠赠县人,愿患者在医药疗治方法上,能获得一塋知识。

李芳圃生活简朴,粗茶淡饭,布服棉衣,几十 年如一日。对人处世,谨为慎行;鄙视奢望浮华,主张自奉俭约,胸怀宽广,乐于助人。

“旅蓉同乡会”设于他寓所,每当乡亲来访,或在成都求学的青年们有事嘱托、或想在经济上有所通融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有求必应,尽力满足学生希望与要求。1967年去世。

[1] 杨柏乡志,1984,第125页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西医开创者李芳圃(李方圃)
李芳圃,亦作李方圃[1],号璧端,通江县杨柏乡(镇)人,1883年生。民国初年,毕业于成都军医学堂,是我省推行西医疗病的倡导者之一,也是通江奠立西医机构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