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知府李汝琬

宕梁书院建成,三十四年后,也就是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九月,白莲教“掌柜”(设“掌柜”、“元帅”、“先锋”等职)樊人杰、“青号”(以“青”、“黄”、“蓝”、“白”为记)首领徐天德率教徒攻陷巴州城,烧杀抢劫,书院被焚毁,仅存基址。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时任知州顾尧峰再次修书院,重建头门一座、二门三间、厢房两间、讲堂三间、书堂五间、左右书房十四间、厨房四间,于书院左侧建魁星阁一座,石台高一丈二尺,阁三层,高六丈八尺,祀魁星像于其上。新书院规制巍焕,庭宇爽垲,延师训课,弦诵相闻。每月师课外,官课一次,拔其尤者,给以膏火(灯油钱)奖赏。受教者,鼓舞奋兴,切磋学问,人文彬彬日盛,昔年光景再现。

嘉庆年间,州人谢一鸣等撰写的《巴州志稿》称李汝琬“设学造士,惠爱群黎;增修书院,士民爱戴,固当不虚”。

巴州,旧有土城。后蜀广政四年(公元941年)筑城及建牙楼(城墙要隘处作防护的小楼)。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复修。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州判唐平、知县王成扩建,包砌以石,城高一丈二尺,周围四里,计七百二十丈,城池深广一张二尺,门有四楼;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0年),参议胡凤增修;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后,屡次营缮;崇祯末(公元1644年)圮,清康熙初年复修。至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李汝琬领州民重修城楼,分别额题:仁春、永丰、承熏、安澜,四个城楼名皆含祥瑞之意,表达自己及州民美好的愿望。

州城东二里有新溪河。州城东向交通要道必逾此河。每逢山洪暴发,往来行人极为不便。李汝琬在溪上建桥一座(在原巴州镇红岩河村),方便通行。

在州西六十里的鹿溪建回澜桥(又名古溪桥、鹿溪桥,在原巴中县麻石乡古溪村,今属恩阳区辖地),高三丈、长八尺,石材建造。此地是巴州通往保宁府的要路,有了桥,极大地提高了要道通行能力。

在州城西三里走马岭新建义冢(位置在原巴中县城守乡后坝村。义冢,旧时城镇附近设置的公墓,墓地由地方官府或私人捐款购置,俗称“乱葬坟”),与旧义冢连为一体,解决州民安葬问题。

从赴任巴州办书院、修城楼、造石桥、建义冢,时间跨度达五年之久。考察志乘,李汝琬在巴州知州任上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一位官员。有清一代,在一个荒僻边远的穷州一呆就是五六年时间,实属不易,也极少见。个中原因,是朝廷的缘故,还是他自己流连巴州,笔者不敢臆测。

李汝琬至迟在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离开了巴州。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州知府李汝琬
李汝琬,陕西咸宁(今西安市长安区)人;附生①;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任巴州知州。 在巴州知州任上,李汝琬做了两件大事:扩建书院,兴巴州文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