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三利”,发展农教
兴“三利”,即是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发展教育。龙到任后,明察暗访,知其大多数农民生活贫苦,衣食困难。就明文规定,县、区、乡、保必须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以解决衣食困难;兴修水利,以防旱保收;发展教育,以让民读书。并将“兴三利”作为考核、任用和提拔各级公教人员的标准。
在发展生产方面,要求首先改变原始的耕作制度和单一的种粮制度,规定要减少刀耕火种、积极推广良种,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以解决多数农民的吃饭问题;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要重点抓好适宜地区的户户种棉、织布,以解决穿衣问题,户户栽桑养蚕和种桐,以解决用钱问题。并亲自讲授和要求各级公职人员传授其种养技术和调进良种、学习良法。全县很快掀起了热潮,两三年内基本解决了多数农民的吃饭难、穿衣难和用钱难的问题。利用农闲时期,以保甲为单位组织农户修塘凿堰、打井建池,四、五年内有不少地方在大旱之年,也能获得粮食等作物的基本收成。龙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认为文化教育是生产发展、民众守法、社会安定的基础。
他在任期间,积极兴办了“民众教育馆”、“阅览室”、“图片展览室”、“群众石印社”、“新南江周报”、“南江书店”等文化阵地,将全国的形势、时事政令、典型事例公之于众,晓之于民。积极发展了教育事业;提出了“户户种田、人人读书”的口号,使全县各乡都办起了中心小学,扩大了原来的小学,统一了全县各小学的教材,废除了五经四书,普用了国民小学教科书;扩大了南江第一中学,新办了南江第二中学;新办了县城城隆庙贫民学校,实行了贫民学生半工半读和免费上学。
县政府颁发了《办学条例》,成立了“巡回辅导团”,建立了县督学制度,开创了县政府机关每周举行一次“教育会”(主要讲时事),“读书会”(主要提高县政府公职人员的文化水平);颁布了“奖学制度,政府支钱,奖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创办了“师资训练班”(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署假训练班”(培训提高小学教师);亲自巡回检查和考察各地教育、教学情况,并帮助解决办学经费困难。如将原任县长魏学斌决定收回的大河小学校产,及时退还了大河小学,使之解决了办学困难。
据说 据说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护送龙县长离南的是桃园乡长王俊卿怕遭到土匪恶霸的报复連夜从桥亭上两越巴山到汉中,解放后龙在陕西省|咸阳地区政协,告老四高邮老家。王俊卿在解放后仍任桃园乡长,由於积剿匪被匪暗杀牺牲在任|上畄有遗孀及一女。赵明荣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