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江县城风貌格局揭秘

南江县城(南江县南江镇)位居全县中部,历史悠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公山为屏,几水回环,素有“公山几水”之称,古时县城有“九宫十八庙”等建筑群,历经千百年变迁,现仅存岳之震父子墓、红四门及明清城墙、“天开蕊榜”四字、琉璃关、王公祠等古迹。

清道光年间南江县城

南江县城池修建

南江古为“巴西外户”、“蜀北岩疆”,扼守川陕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盗匪盘踞之地,每次改朝换代,米仓道上人喊马嘶,刀光剑影,相互冲杀,经久不息,县城在数次战火后,几毁几建。

自梁普通五年(525)置“难江县”(今南江县)至明正德九年(1514)共990年,南江一直无石墙城垣。

《读史方舆纪要》卷68《四川三》载南江县:“正德九年,改置今县。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二里”。明正德十年(1510),南江知县沈镛上奏朝庭经批准,拨款与筹捐修建城垣,历时二、三年,耗银20000两,用工十万余人修成,新县城东邻凤喙山(石人山)、西邻西佛山、南邻公字山(又名公山,今红光山)、北邻连珠山,几水(自东郊观象台到西郊祖师潭,江水七曲,由北向南,组成连续五个“几”字,故称,今南江河)由东、南、北方向环城而流,东西两沟穿城而去,城墙坚固高大,整齐壮观。正德十四年(1519),邹伦上任为南江知县,再修县城,明末清初,巴山地区战乱长达数十年,县城被毁。嘉庆《四川通志》载:“明正德间,知县沈镛始砌石城,高一丈一尺,周二里三分,计四百一十四丈,池深一丈,广二丈,东西南三门,明末圮,国朝康熙初年,复修。”

清康熙初年,南江县城在多任知县奏请后复修;嘉庆十六年(1811),知县陈闲补修城墙,嘉庆二十五年(1820),知县罗德严督修县城,开支修城费用库银28900两,统一砌墙的青条石规格,城墙扣缝细致紧凑,缝隙铺垫的石灰均小于1毫米,将西门段40多米城墙向城内退回近4米(1992年拆除),历时二年,复修竣工,仍以环江为池。

THE END
打赏
海报
古南江县城风貌格局揭秘
南江县城(南江县南江镇)位居全县中部,历史悠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公山为屏,几水回环,素有“公山几水”之称,古时县城有“九宫十八庙”等建筑群,历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