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入川解放通南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建立起来的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1932年10月,红四力一面军在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中失利,主力被迫向西转战,12月上旬抵达陕南,得之四川军阀混战,川北空虚,决定进军川北建立根据地。

红军入川第一镇
红军入川第一镇

红四方一面军从陕南钟家沟出西乡,经镇巴翻越大巴山到川北。巍巍大巴山,上山70里,下山70里,中间山梁70里,人称“二百一”。时值严冬,冰雪封山,天寒地冻,战士们单衣薄被,每人带上3天干粮,5斤稻草,3双草鞋,12月17日先遣部队73师217团出发,其余部队19日相继出发。

行军路上,荆棘丛生,白雪皑皑,寒风扑面,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战士们偏着头,侧着身,互依同携,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共产党员陈松庭,身体本来瘦弱,却一路替行军困难的战友背行李。晚上休息时,他把携带的稻草给同志们盖上,自己睡在草棚门口:全班战友安然入睡一夜,陈松庭却因极度地寒冷和疲劳,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正是广大指战员这种公而忘私、团结奋斗的英雄气慨,“难于上青天”的巴山天险,才没有难住伟大的红军队伍。

经过两天急行军,12月18日217团占领川陕边界通江一侧两河口,守敌1个连闻风逃窜。21日,主力部队进至通江泥溪场。这时,红四方面军入川部队共辖第10、11 、12、73四个师约1.4万人。10师向东部洪口、竹峪关进发;73师向西经涪阳坝向南江方向进发;总部率11、12师经毛峪镇25日解放通江县城,歼敌两个营,26日隆重举行入城仪式,庆祝入川解放第一座县城的重大胜利;12师等部向巴中方向进击,按照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许世友率部在红11师32团的配合下,在鹦哥嘴、杀牛坪、右垭口一线击溃国民党田颂尧军李炜如、罗乃琼部,歼敌千余,1933年1月23日,红军占领川北重镇巴中城。

南江方面,田颂尧派其精锐刘汉雄师,扼县城以北及以东大河口,居高临下,阻止红军。红73师先后在孙家山、太平山、甑子坝与敌激战,迟迟未果。这时,驻扎于南江北部桃园山区的进步武装川北民军 2000余人,在任伟章率领下起义,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独立师,立即从与红73师甑子垭主阵地互成犄角的鹿角垭驰援战斗。两师同心协力,溃敌4个团,1933年2月1日解放南江县城:当晚,军民在南江县城举行盛大游艺晚会,欢庆解放。会场戏楼两旁张贴的对联是:“军阀跑,团防跑,富绅跑,跑跑跑,国民狗党跑跨台”;“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建立苏维埃”。

红四方面军入川一月多,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包括今平昌一部分)广大地区,歼敌两个团,溃敌8个团,初步实现进军川北的战略。到2月中旬,随着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成立,标志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诞生。

THE END
打赏
海报
红军入川解放通南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建立起来的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