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新场乡人物:赵斌

赵斌,亦叫赵彬(新场乡志),1902年出生, 字启贤,号俊才,新场乡董家沟人。少时就读于舅父蔡孟侯私馆,熟读《四书》、《五经》。民国六年,新场第二高级小学堂创建,他以第一名考入,在学堂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且书法更不一般,很受周学们羡慕和老师的赏识。堂长赵玉昆时常夸奖。渐之,骄气滋长,目中无人,听不进父母管教,成天想入非非,异想当官成名,出人头地。

赵从小就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在新场高小学校的挑头上大书“当今之世,舍我者其谁也。写毕就与四个同学私自到保宁考入联中。没有经济来源,就东拨西借,在学校过着极困难的生活。读书年余,实在没法撑持,退学回家自修。民十三年,二十一师四十二旅八十四团驻防通江,团长王纲欲扩充实力,办军事讲习所,赵到该所肄业,与他一起学习的,有杨特夫(通江城人),黄芝泉(两河口人),向衡平(麻啄石人)三人在地方上都有一定的势力,毕业后,杨特夫在县城任团防局队长,黄芝泉任罗家河坝团练,向衡平也有事做。惟独赵在新场坝无立身之地。赵父在地方上是挨整的对象,赵为此而羞愧更为找不到职业而苦闷。对这样的社会,心怀不满。—次,到麻啄石拜访向衡平,谈及此事,不禁泪水潸然而下。向对赵的处境深表同情,表示愿意拿一笔钱,让他赴外求学。在向的资助下,赵到了南充,恰逢川军二师师长王缵绪办教导队,正在招收学员,赵考入了该队,结业后,留师部当差遣,赵提笔成文,出口成章,有办事才能,多智谋、有勇气,敢作敢为,并写一手好毛笔字。受到王缵绪的赏识。工作年余,黄埔军官学校到四川招生,由王缵绪推荐,进黄埔军官学校读书(七期)。毕业后回二师任参谋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王缵绪任二十九集团军军长,赵任少将参谋长。后王任四川省主席,赵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

红军入川,新场、涪阳及通江地主豪绅流窜成都,向赵求援,拒不接见,说:“我打烂账时没人认得,现在就认得了?”惟有老朋友向衡平到成都,待以上宾之礼。恩人到了,郊迎十里。介绍向任成都税警营营长。

王缵绪任省主席后,疏于政务,贪恋酒色,政府事务多由赵彬授权处理。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想在国难当头之时,大展雄才,把四川治理好。按“十大纲领之四”——改革政治机构,进行重振纲纪,驱邪除弊,弼成蜀治,以挽残局。首先整顿地方专、县机构,适应抗战之形势,民众之愿望。对那些昏庸无能欺压百姓的专县官员,进行撤换罢免。再是动员官民支援抗日,出人出资。尽管当时动乱的四川创伤累累,腥云遍地,大厦将倾,一木难支,但通过他一年多的治理,局部地方有些起色。他的举动引起了一些入的不满和嫉妒,甚至仇恨,去蓉告状的不少,但都因王缵绪的信任而不得逞。

民国二十七年夏,王缵绪暗托赵牵线作媒,娶成都市红极一时妓女“杠上花”为安,触怒了王的结发之妻赵氏,她要儿子王泽俊替娘出气,声言“有他无我,有我无他”。以前王泽俊的西充帮被撤换的有三五人,正苦于不能报复,母亲的授意,正中王泽俊的下怀,恶从胆边生,暗中策划出置赵彬于死地的阴谋。

1939年正月初七日,赵从四川省政府公余回寓,路过孟家巷被刺,急送医院抢救,赵还勉强能言,要求与王缵绪面谈。王赴医院,赵说:“为推行你的政令,我得罪了不少人,乃有今天之事,我死而无悔,但要惩办凶手。王当时表示一定要捉拿凶手归案,加以重惩,但当王知道凶手是儿子后,只痛骂了一顿,不了了之。

赵死后,在四川省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知名人士与国民党将领不少人送挽联。其中有这样的 挽联 ,有“运筹惟幄似子房,何造物不仁,竟使血流孟巷口,整饬集团除倭寇,恨苍天无眼,偏叫泪洒锦江头”。“锋芒毕露原非福,不遭人嫉是庸才”。“未展雄才,星沉锦里;悲伤人日,沼洒戎衣。”王泽俊是怎样刺杀他的,不得而知。不过,从赵在新场坝高小挑头上的题字,与追悼人送的輓联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死时38岁。赵死后,向衡平辞去成都税警营营长,将赵的尸体送新场坝安葬。安葬在老家“干柱落脚”的茅草房一侧。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新场乡人物:赵斌
赵斌,亦叫赵彬(新场乡志),1902年出生, 字启贤,号俊才,新场乡董家沟人。少时就读于舅父蔡孟侯私馆,熟读《四书》、《五经》。民国六年,新场第二高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