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大河镇太平山村历史沿革
“好个太平府,银子二万五……”这句话来源于民谣,要说追根溯源还得从头叙来。
(一)太平古庙
太平府原古刹也,原无“府”之称谓。据考证,古庙已有500年余年之历程。最初建于1510年(前明正德四年),仅有一庙及东端耳房,正殿供石像及僧人诵经拜佛,耳房供僧人生活炊宿之用。时隔六十余年后,值万历鼎盛期间,1537年(万历葵酉年)重新培补扩建,以原庙址为中心,扩为九级宏厦上至店子梁,下至垭口田,设九级十殿,殿殿雕梁画栋,飞檐龙脊,金碧辉煌,壮观无比。传说阎王殿最为恐怖,每到夜间,殿内灯火亮堂,传出阎罗公差叱咤鬼怪唱令声,鬼怪受刑之惨叫声、呻吟声及抽打鬼怪之鞭挞声……有大胆之人也只敢远听,不敢近看。
(二)诱人入迷的民谣
明末清初。清廷鉴于川地素来以“天府之国”的美称,因人烟稀少,土地肥沃而荒芜。于康熙十年(1617年)颁旨,鼓励全国各省移民入川开发。当时,两湖两广人口相对稠密,遂定为“湖广”是移民重点省份(以后简称“湖广填川”)此项政策持续到(1776年)乾隆四十年,移民结束。
湖广填川政策逐步落实,太平山人口逐渐增多,随之对土地开发逐渐加剧,本地经济随之繁荣起来,人际交往频繁起来。有人发现庙址废墟瓦砾堆的蓬荆之中,有成群的银白色老鼠嬉戏游弋,或觅食或打斗,且不惧人。人近观之,鼠投以好奇目光,驻足而望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群集众人围观其鼠,鼠仍若无其事,出没自由,当人以击掌或跺脚故意惊吓它们,鼠则藏匿于瓦砾蒿草之中。后来人们把白鼠出没当做新闻传播,传递过程中和或添言加语,逐渐神秘化,加之当时科学知识尚未普及,人们对美好愿望寄托神灵来实现的迷信意识,传播成“白鼠乃银子之征兆”。于是后来就有了这样的民谣。谣曰:“好个太平府,银子二万五。若是谁捡二万五,依旧还个太平府”。
(三)即是庙,更是“府”
直到清光绪十一年(1883年),国学公山书院主讲张南,路过太平山,有本地人相告于南曰:“古庙旧址处,夜里有火光冲天,远望则明,近寻则灭”。南为之感慨,曰:“火非他神地之旺也,果有灵乎?”于是倡议立庙祀之,并请南的同窗(本邑保长)张清和为首领与连属毗邻首事们合谋。募捐化钱,投物出力,相其旧址。鸠工备材。土石木瓦兼营,历数月正殿告竣。殿内首列三教圣人石像(高达1.5m-2.0m)左居文昌,右尊武圣。再历数月,将后壁退阔,数十诸神石像凭依雨庑,并添设小房于殿之两端,以求宽阔。用于学舍,利于学子课读及塾师食宿。(自此,太平山有专用之学府,太平府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远近好善乐施之士的资助,再添置两厢耳房,以备保甲办公之用,府第告成于1884年(甲申)九月初,九月十二,正梁太极之旁,突现数朵灵芝,至九月十九灵芝形若巨菌状,大如尺径盘子,五色生辉。世人见之皆惊讶,奔走相告曰:“此乃神仙显灵也!”
光绪十三年(1885年)始,太平府既是古庙,也是太平山辖区的学府,还是本辖区保甲(村)级行政办公府第,太平府成为本辖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四)今朝更好看
先说政治:
太平府为本辖区政治中心,解放前的民国廷用前清保甲制,其办公府第仍设在此;解放后,更保甲为村社(队),仍选太平府办公。随时代进步,现在村有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不再用古庙附设房,而是落址太平府古庙右前方,两层楼的洋房,钢筋水泥结构,洁白漂亮。办公室前是砼化的大操坝,既可以供开村民大会场地,也可供游人玩耍,还可以供村民锻炼身体,还可以供游客停车和师傅教授新手司机的校场,操坝的东西边各有小花园两个(扁状)。园内花木四季长青。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