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米仓古道的瑰丽诗篇

无数巴蜀才子满怀憧憬与希望,踌躇满志,过境北上长安。在不同时代,来来往往的文人墨客给米仓古道、给光雾山、结南江留下了丰厚的经典文化。

米仓古道
米仓古道

汉朝的王子韶把目光投向这里,他在《三秦谣》中写到“孤云两角,去天一握”。米仓古道旁孤云、两角(光雾山)是米仓山的最高峰,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唐人对米仓道寒溪河改写历史进程的天原作山了惊人感叹:“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汉室四百年。”王仁裕《题截贤岭淮阴候伺》:“一握寒天古木深,路人犹说汉淮阴。孤云不掩兴亡策,两角曾悬去住心。不是冕旒轻布素,岂劳丞相远追寻。当时若放还西楚,尺寸中华未可侵。”

相传,陈子昂也曾沿米仓古道北上长安。他在集州游历时,就隐居城南张康侯庙数月之久。后人为纪念他,在张康侯庙为之重塑金身。

少年诗人王勃曾从米仓古道入蜀,在此留连忘返,对古朴的巴山民俗多有偏好,留下深情的《江亭夜月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律亭秋夜月,谁见泣离群。”

诗仙李白似乎也曾游历米仓古道,并写下《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诗圣杜商的《大麦行》:“大麦于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乌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诗人李商隐游集州时,也留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著名诗句。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南郑宣抚使司任职时,公务之余足迹多次踏向光雾山的孤云、两角。他在《蜀僧宗杰来乞诗三日不去作长句送之》中写道:“看遍东南数十州,寄船却汇汇泝蜀江秋。孤云两角山亡恙,斗米三钱路不忧……”诗中的“斗米三钱”就是写的张鲁的“五斗米教”。从他在《西路口山风》中写的“日薄霜清十月天,马蹄声里送流年。店当古路三叉处,山似孤云两角边”中可以看出孤云、两角已经深深地印在他心中。

明代张珩《送道官蒲守静回蜀》曰:“偶从元庙观中来,无相何时驾鹤回。案上经函封玉筒,坛前松影守苍苔。数回家信海云路,一曲萧声奏风台。天榜山开形最秀,常看仙侣赴三台。”王泰年的《南江山行》:“深山何寂寂,四面尽嵯峨。孤鸟冲烟去,残云隔岭过。年荒游客少,寺古老僧多。回望归时路,斜阳挂碧萝。”

清代岳贞《归蜀至连云栈》:“愁难出栈游,游至却忘愁:飞嶂云中动,鸣泉天上流。谷通飞鸟出,峡响啸猿幽。行客不知倦,裁诗过岭头。”无不身临其境,胜炙人口。

王经芳《公山》:“公山山上遍秋风.荒署凄其落照红。闻说仙家乘白鹿,至今石岸伴飞鸿”孙清士的《题画南江城山水》:“暖入东郊路,川原绿渐生。沙痕留雁影,雨力壮滩声。一水绿环市,万山青抱城。风光就本地,助我笔纵横。”

THE END
打赏
海报
描写米仓古道的瑰丽诗篇
无数巴蜀才子满怀憧憬与希望,踌躇满志,过境北上长安。在不同时代,来来往往的文人墨客给米仓古道、给光雾山、结南江留下了丰厚的经典文化。 米仓古道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