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板桥口乡(镇)人物——国民党军人杨尚炯

杨尚炯,名枝蔚。号著文。1903年11月7日生于板桥口黄村坪寨湾里一个农民家里,三青团员,国民党员。母早逝,其父入赘何家。幼年的杨尚炯随父长大成人。父亲靠着挂手工面卖和租种二圣宫庙产田地维持生活,并送尚炯读书,杨尚炯性极聪明,读书勤奋。先在私塾读书,备受先生称赞,后在国立小学、国立初中读书,成绩都很优异。毕业后考入阆中联中,肄业三期后因家贫失学,并应聘在板桥口初级小学教书补贴家中生活。

任教期间,工作极为负责,深受学生爱戴。他一方面抓教学,另一方面利用闲暇攻读从各地买回的书籍。有时兴之所致还喜欢写几首诗,评古论今,抒情言志。

1933年,杨尚炯曾携家流落南部、阆中等地。1936年,受聘到通江县第一高级小学教书,任该校国文课教员。他生动的讲解,透彻精辟的分析,备受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

抗战全面爆发后,杨尚炯以优越的自身条件考入西安国民党中央战干团。毕业后又到宝鸡市国民党率央陆军学校学习。他专心学习各门功课,苦练杀敌本领。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新编59师2团2营当指导,驻守黄河前线。曾亲自参加过中条山肉搏战。在战斗中,他英再顽强,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花园口事件时,大水淹没了他的防地,除杨尚炯和1名参谋侥幸生还外,其余将士全部遇难。抗战胜利后,他被裁减回家。

杨尚炯回家以后。再不愿参加任何社会工作,只是特别喜欢看书,就是上坡放牛也手不释卷。他经常和别人讲述中条山大战那残酷壮烈的场面,言语之间充满了激奋之情。他利用闲时写了 许多描写抗战场面,回忆为国捐躯的战友的诗,经常将所写诗词拿给王家炳,刘吉生等传看,并把和他们谈诗论文引为乐事。赋闲的杨尚炯虽以诗文为乐,可曲折的生活经历牵动了他诈多人生感慨。他经常对好友们说; “韩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话也是说的我们今天的事啊,现在抗战胜利了,许多爱国的抗日将士不是家破人亡,就是赋闲靠边,实在使人寒心”。

1946年,杨尚炯接到盖有国民党中央军委印章的命令,要他到达县报到,火速归队。乃入达县专区军训处受训,不久又调到巴中师管区某部二营任营长。后师区合并,又被调到重庆中央复
员军人训练团受训,结业后调到山东某部当团长,全面内战爆发后,杨尚炯不愿参加内战,就借故请假回家,称病不再归队。后一直和原来裁减回家的两个同事在巴中、仪陇、达县等地做生意。

建国后,1950年以代表身份参观了达县天主教堂一一“三善堂”,1956年病故,终年53岁。他的全部作品都在“文化大革命"中焚毁、散失。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板桥口乡(镇)人物——国民党军人杨尚炯
杨尚炯,名枝蔚。号著文。1903年11月7日生于板桥口黄村坪寨湾里一个农民家里,三青团员,国民党员。母早逝,其父入赘何家。幼年的杨尚炯随父长大成人。父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