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观音井镇人物:赵汝霖
赵汝霖,号霁岩,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林山村人。生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4年) 六月十四日,卒于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 二月初八日,享年六十岁。
一、贫寒苦读 勤奋向上
年少时家里贫穷,很是喜欢读书,常常去富裕人家孩子那里借来书读,或者跑去别人废弃的杂物里寻找片纸残书,读完后随即将其好心保存,家中收藏着上数万条书籍标签和点斟书籍的朱砂铅粉等,以备读书之用。长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联络好心人和富裕人家给予汝霖资助,让其入学,汝霖不负族人和长辈的怜爱,奋发向上,专心致志读书学习,认真听夫子和先生的教化,他一边读书一边给人当帮工,挣些盘缠和家用,减轻父母的艰辛和操劳,他的举动更让人称赞和喜欢,经商的人家底厚些,他们很想将汝霖收为义子或预点成乘龙快婿,汝霖以家中贫寒,事业未成,一一拒绝。
二、孜孜不倦 教学共长
汝霖满腹诗书,在当地有钱有势人的帮助下,开办了学堂,教书育人。为学生批阅文章,看到错漏之处点窜不休,常常为学生一篇文章他要反复读、反复推敲,字字句句,要求严谨,二三十门生,一人一篇文章下不了三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阅一篇庚即叫来学生修正,绝无一次过门槛再说,严寒的冬天,汝霖感风寒,咳嗽不止,其母亲在旁边口吹炭火为其取暖,陪着熬夜,其门下诸子感受至深,看到先生如此辛劳而至使身体衰弱。其门生深知先生文思驰骋放纵,文采绚丽,到了壮年舌强而体半枯矣,虽雄心勃勃,还是衣不附体。他的学生很多都考取了功名,看先生还这般境地,有学生推举汝霖考取功名。
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直接参加京城举办的科考,竟获得功名,中了举。而汝霖在出任阆中途中闻其母病重,返归。继续他的学堂之路。
三、严师出高徒
他的弟子中最出色的是余伟斋(焕文) ,曾出任京职,喻福庵(原名元吉,后名秉渊,号福庵) 曾任云南保山州牧,王树堂(名建基,号树堂) 作仪陇训导。后来“食不过廪饩,名不过明经,谓非苍苍者矣!”
四、子孙后裔赐赞
公元2013年6月,岁次癸巳,恰逢赵公汝霖诞辰二百年,正值清风菡萏尧光舜日天。赵氏子孙,默哀至虔;纸帛鲜花,香烛果馔;致祭于先人之坟前。
吊之以文曰:
文章憎命,自古皆然;少陵之诗,道破机玄。
降生僻壤,少贫家寒;嗜书溺学,家备丹铅。
流年似水,及至弱冠;陈家有女,谊契金兰。
青梅竹马,靓女才男;岂料丈人,欲攀高官。
打鸳鸯,亦不见散;几度设障,巧化难堪。
?面对宾客,即兴口占;对答如流,满座皆欢。
窈窕淑女,纤纤手牵;有情之人,终成属眷。
京都应试,身无盘缠;当押首饰,纳鞋缝衫。
功名小就,深造志磐;名補博士,授弟子员。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学者众,美名远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奇文同赏,疑义共研。
谈诗论赋,化解谜团;批阅习作,推敲点窜。
? 数百弟子,若干俊彦;礼部伟斋,州牧福菴。
训导树堂,孝子文元;知多堪师,行正可范。
《巴中县志》,其名存卷;其人其事,可查可勘。
秉性刚直,自恃学渊;甘作庶民,不阿不谄。
廪餼奉禄,粗茶淡饭;明经嘉名,儒雅讲坛。
丁卯乡试,壮志勃然;舌强体枯,椽笔紧纂。
病魔难却,举步维艰;恩赐进士,出仕无缘。
同治甲戌,驾鹤升天;享年六一,悲泪人寰。
呜乎!
浩瀚天宇,陨落文星;天何不公,地何不平!
生乎人杰,泽乎地灵;壮志未酬,雄才未伸。
民奉赵公,德才双馨;儒林君子,文懋琨庭。
且耕且读,立志发奋;师古不泥,思敏才横。
为人耿直,堂堂正正;做事干练,勤勤恳恳。
耻于阿附,恪守本分;乐于行善,恤弱怜贫。
传道授业,孵凤育英;言之切切,嘱之淳淳。
解惑释疑,析诗传经;为人师表,文采绝伦。
太甚矣哉!
长夜茫茫,何灭天灯;风雨漫漫,欲湮贞珉。
“文革“小丑,掀碑铲文;英灵在天,不得安宁。
世纪之初,古遗渐珍;文物天使,寻访临茔。
坟墓摄影,纸拓碑铭;此后匿迹,杳无音讯。
巴中修《志》,人云亦云;凤麟进士,竟至漏名。
己之不察,怪人未申;申之不顾,要人报呈。
官僚歪风,庶几可平?方志史料,何时还真
巍巍陵寢,熠熠英魂;今之祭奠,聊呈嘉歆。
尚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