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南江中学

一、溯源

清乾隆年间,谕令各直省、郡县增置书院义学,振兴文教。乾隆十年(1745年)南江知县闻肇煌在县城文昌庙义学旧址(今南江实验小学校址),创建南江公山书院。同治十一年(1872年)知县何芑仲移建公山书院于城东文庙右侧(今南江中学校址)。

书院设院董会,由县内有功名的乡贤硕儒组成。书院负责人称山长,延请当地学识品行素著的举人、进士任教。同治甲子科举人岳光虞(岳晓荃之父)任公山书院山长十九年。据南江县志记载,他“严课程,尚自治,有胡安定风。邑中知名人士多出其门。”光绪乙酉(1885年)科举人李炳南,曾任公山书院讲习四年,主讲“四书”、“五经”。

学生有两类,一是已入学的秀才,为乡试应考,定期来院听讲或送文批改者,一是经童试合格或相当程度人院专攻经史,以备应考的学子,常年住校攻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采纳变法主张,颁发新政诏书谕文中提出:“勿论京城会试,省级乡试,府县级院试一律废除八股文章,改为策论文。”并规定:“今后考试,均以讲求实学为主,不凭楷书好坏作为取舍的标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又通令:“各省级书院改办高等学堂,府州级书院改办中学堂,县级书院改办高等小学堂。”并选派出国留学生,为办新学培养师资。南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保送廪生李仲铭官费留日宏文学院师范科。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公山书院改为南江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由归国留日学生李仲铭任堂长。高等小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知识,强壮国民气体为根基。以使学童知作人之正理,长成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学制四年,只收男生入学。开设修身、读经、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课程。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清朝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而“注意道德、实利、尚武,以道德为经,实利、尚武为纬。”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颁布的《教育纲要》,则以“以古圣贤为师法,宜尊孔孟以端其基、而致其用”为教育宗旨,改高等小学堂学制为三年。

以后的军阀田颂尧的“防区”时期,完全遵循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宗旨,饬令“防区”各县恢复文庙的春秋祭祀,各中小学大办“夫子会”。南江第一高等小学,每年于孔子诞辰(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置办三牲(猪、牛、羊)于文庙举行祀孔典礼,县长亲临主祭,并请城内士绅参加,大摆筵席,盛况空前。

THE END
打赏
海报
民国时期的南江中学
一、溯源 清乾隆年间,谕令各直省、郡县增置书院义学,振兴文教。乾隆十年(1745年)南江知县闻肇煌在县城文昌庙义学旧址(今南江实验小学校址),创建南江公……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