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科研成果(1969年——2014年)

1969年3月,引进华中农学院银耳孢子种,在涪阳公社一大队四队栽种成功,每板(相当于150公斤)板凳棒产干耳250克,比常规栽培单产提高10倍。

1974年,通江的香灰菌丝与福建省的银耳菌丝研究配对成功,育成了稳产抗逆性很强的银耳新型菌种,命名为7902。

1974年,县科委提出“推广优选法栽培银耳”的课题,由县土产公司承担完成,并于1979年获四川省革命委员会重大科研成果三等奖。

1980年,达县地区科委提出“锯木屑”栽培银耳课题,由县科协所属的银耳研究会与土产公司共同承担。1983年获得成功,1984年作小结,因银耳大多数不开片无商品价值,停止普及推广。

1981年,达县地区科委提出“提高通江银耳产量”课题,完成后,198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大科研成果四等奖。

1982年,通江银耳大曲研究成功。

1983年,《通江银耳蛋白质中所含部分氨基酸的组成分析表》由青海省畜牧科研所测定并制定完成。

1983年四川省科委提出“通江银耳原子辐射育种”课题,由四川省原子核应用研究所与通江县土产公司共同承担。1985年完成后,由四川省科协组织专家学者验收结题。

1984年秋,银耳软糖研究成功。

1984年四川省农机研究所提出“工厂化生产银耳”课题,由县农机协会承担,1986年获得成功。由于长出的银耳不开片无商品价值,终断了试验示范。,

1996年四川省科委提出“银耳瓦灰霉菌的防治”课题,由通江县植保站、科协、银耳公司、科委共同承担。完成课题后,1997年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6-2000年,通江银耳羹、银耳液体饮料、银耳粉丝、银耳八宝茶、银耳化妆品、银耳原浆液、通江银耳八宝茶等产品删继问世。其中,30多个产品获部、省级金、银奖。

2003年1月,通江银耳罐头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同年,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制开发出第三代浓缩通江银耳袋泡茶,与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联合研制开发出通江银耳方便食品——通江银耳粉成功推入市场。

2004年9月,通江银耳天然饮料、通江银耳天然营养汤、通江银耳氨基酸研制成功。

2007年,通江县光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独立开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江银耳成型技术研发”,通过省技术创新成果鉴定,获四川省企业标准认证,并同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008年,《通江银耳产品加工成型技术研发》获得巴中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9年《通江银耳规范化种植集成技术研究与运用》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保健食品白珥金首乌银耳胶囊系列产品》获省级成果鉴定。11月1日至17日,搭载有24支通江银耳菌种(菌丝)的“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太空,进行为期17天运行并与“天宫一号”飞船二次交会对接,从而培育出了优良的“航天菌株”。

2013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保健食品白珥金首乌银耳胶囊系列产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2014年,通江县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用4年时间从野生银耳中成功选育出两个银耳新品种——川银耳1号、川银耳2号。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银耳科研成果(1969年——2014年)
1969年3月,引进华中农学院银耳孢子种,在涪阳公社一大队四队栽种成功,每板(相当于150公斤)板凳棒产干耳250克,比常规栽培单产提高10倍。 1974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