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兰草镇的由来

平昌县兰草镇地处平昌县城西北角,原名兰草渡,源于大巴山麓的巴河贯穿全境。在近代陆路交通不发达时,这里是上通陕西,下连重庆通商行人的必经之地。

康熙末,兰草渡周围10余里地尚无场镇。因来往行人横渡巴河,故有人在东岸一开阔地上,搭临时摊蓬,经营从渠县上运来的红桔、白糖和本地的甘蔗、生姜,虽然十分热闹,确无正式市场名称,更无容客住客之所。由此,两岸的曹、王、张、何、许、黄、颜诸姓商议,各抽一位乡绅或名士焚香设誓,结成“金兰”兄弟,向四乡乡民募化建修神庙,渐而形成市场。

平昌县兰草镇航拍图
平昌县兰草镇航拍图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禹王宫”落成,由于该庙为当时四乡最大建筑,且气势雄伟,神象肃穆,又有地方食宿,故朝神拜佛之人蜂涌,一些山民则又在侧边建修了一批草寮并经营熟食(如锅盔、白糖蒸馍、旅店等),有了一定规模,人们即按方位称东边的场所为老场,西边的场所为新场。

嘉庆7年(1802年)新街上又陆续建成了“文昌宫”、“张爷庙”,使这里终于形成一条有二华里长的一条街道。取代了东边“旧场”的职能。于是各路会首、“拜把子”兄弟、名人雅士会聚文昌宫,商议正式为新街命名。

当人们争论时,突然发现河中有一高出水面约4米、宽约5米的巨大青石(石上有一灯盏形坑,深40公分,积河泥约8立方米),上有一丛天生兰花,苍翠茂绿,新花绽放,浓香四溢,实为一绝。老先生苟朝南说:这丛兰花,自然天成,叶茂花繁,是个好彩头。这预示将来市场繁华,我看新场就叫兰草吧!这个提议,赢得众人喝彩,一致同意该场定名为“兰草场”,渡口定名为“兰草渡”(石上兰花已于民国初年被洪水冲走,现石坑尚存),并撰文将此事镌刻于河左岸悬石上(现大部笔迹可见),文曰:“……嘉庆7年,由何、邓、张、王、诸公数十人,募化乡里及巴河货船商贾,合力修成神庙新市,新场定名‘兰草场’。意为财源广进;河舟安全,四时平安是为序。”至此,兰草之名一直延续至今,近200年不变。

即是“WG”中有人主张易名,也遭众人斥责未果。令人向往的兰草(实为大巴山春剑)也在临场一公里之外,便可寻到踪迹。

THE END
打赏
海报
平昌县兰草镇的由来
平昌县兰草镇地处平昌县城西北角,原名兰草渡,源于大巴山麓的巴河贯穿全境。在近代陆路交通不发达时,这里是上通陕西,下连重庆通商行人的必经之地。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