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梓潼乡大事记(1864-1949)
清,同治三至五年间(1864-1866) 袁家碥袁心田,承首募资修建梓潼庙,庙落成,建街道,设场镇。继而又承首募资修建清斋寺、袁氏祠。 清,光绪十七年(1891) 夏,连旱48天,秧苗干死,星 …
阅读更多清,同治三至五年间(1864-1866) 袁家碥袁心田,承首募资修建梓潼庙,庙落成,建街道,设场镇。继而又承首募资修建清斋寺、袁氏祠。 清,光绪十七年(1891) 夏,连旱48天,秧苗干死,星 …
阅读更多十、苏维埃政府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年(1932年) 12月2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11,12, 13师进驻苦草坝得汉城、小坪等地。 次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苦草坝召开入川第一次、党政军高级干 …
阅读更多五、宋 熙宁五年(1072年) 省白石县入通江县,废壁州入巴州,苦草坝始属通江县辖。 开禧年间(1205一1207年) 吴曦叛宋,金人犯蜀入乡,安抚使安丙荡平,通民德之。得汉城,擂鼓城皆为“宋 …
阅读更多一、战国–三国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苦草坝随巴国地归秦属 周赧王延元年—公元前314年 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今乡境地隶之。 汉高祖元年( …
阅读更多1944年,正直区所辖六个乡,即长赤乡、正直乡、玉堂乡(今红光乡)、青龙乡(今旺苍所属东凡乡)、白龙乡(今旺苍所属苍龙乡、苍溪所属白山乡)、复兴乡(今巴中所属曙光乡),全区纵贯百余华 …
阅读更多通江县板桥口镇海拔475米。因位于板桥口小河汇入诺水河河口,而且小河上常年搭有木板桥沟通两岸,故有“板桥口”之称。 历代归新场乡和大公乡辖。 民国时期和川陕苏维埃时期曾一度置乡级 …
阅读更多一、清朝南江驻防主官 南江从清朝开始设驻防,设把总一员带领马战守兵23名,由川北镇直辖,嘉庆23年设巴州营,归巴州营节制,宣统二年裁撤。 清先后任南江驻防把总的有杨玉(陕西人)、 …
阅读更多1931年10月,仪南、营渠、宣达战役胜利后,根据地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鼎胜时期“23县1市”的川陕苏维埃政权,其中巴中现辖区划内有1省1道12县(市、特别 …
阅读更多三星场系清朝乾隆年间,由王廷举,袁作贵二人首倡修建。场后山顶有一排箩篼大的石头七个,传说夜现能发光,遂命名为七星场,但觉“七星”之义不佳,又因后山上有三个山包,象征三星,后 …
阅读更多当年,从通江城到达县的路称“通达路”。通达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米仓山系重要古道之一。若按擂鼔寨所发现、挖掘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来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已有五千多年。 通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