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梓潼乡大事记(1864-1949)
清,同治三至五年间(1864-1866) 袁家碥袁心田,承首募资修建梓潼庙,庙落成,建街道,设场镇。继而又承首募资修建清斋寺、袁氏祠。 清,光绪十七年(1891) 夏,连旱48天,秧苗干死,星 …
阅读更多清,同治三至五年间(1864-1866) 袁家碥袁心田,承首募资修建梓潼庙,庙落成,建街道,设场镇。继而又承首募资修建清斋寺、袁氏祠。 清,光绪十七年(1891) 夏,连旱48天,秧苗干死,星 …
阅读更多十、苏维埃政府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年(1932年) 12月2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11,12, 13师进驻苦草坝得汉城、小坪等地。 次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苦草坝召开入川第一次、党政军高级干 …
阅读更多五、宋 熙宁五年(1072年) 省白石县入通江县,废壁州入巴州,苦草坝始属通江县辖。 开禧年间(1205一1207年) 吴曦叛宋,金人犯蜀入乡,安抚使安丙荡平,通民德之。得汉城,擂鼓城皆为“宋 …
阅读更多一、战国–三国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苦草坝随巴国地归秦属 周赧王延元年—公元前314年 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今乡境地隶之。 汉高祖元年( …
阅读更多通江县板桥口镇海拔475米。因位于板桥口小河汇入诺水河河口,而且小河上常年搭有木板桥沟通两岸,故有“板桥口”之称。 历代归新场乡和大公乡辖。 民国时期和川陕苏维埃时期曾一度置乡级 …
阅读更多当年,从通江城到达县的路称“通达路”。通达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米仓山系重要古道之一。若按擂鼔寨所发现、挖掘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来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已有五千多年。 通 …
阅读更多通江置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县南春在镇擂鼓寨出长文物佐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在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县域先属蛇国(据从《山海经》载):因蛇、厍同音,又叫厍国。厍族图腾为“ …
阅读更多永安原名苦草坝,取汉代、三国时这里刻苦操练兵马之意,“苦草”、“苦操”相谐,遂名。1938年将苦草坝更名永安,取无兵祸,永保安宁之意而名,沿用至今。 苦草坝,春秋时属巴国,秦时属巴 …
阅读更多双泉乡所辖区域,清朝前属谁辖,已无从查起。据碑竭考察,清顺治年间。双泉属四川北道保宁府通江麻巴里八甲。 光绪三十年(1904年)双凤属通江县南二区刘坪乡所辖,双凤为八保,保下分为 …
阅读更多双泉乡政府所在地过去一直被称为双凤场,双凤场原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起始年代无稽可查),庙里供有主神“五圣地君”(关云长)塑像,正殿山门外两侧各有“山神土地”一个,故名“双土地”。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