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通江县陈河乡近代人物——(民国通江银耳大王)母玉恩、母碧田
母玉恩 母玉恩 (1876-1941年)通江县陈河乡沐浴溪园坝子人。年少聪颖,读书用功,常受先生夸奖,但因家境贫寒而中途辍子,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在本地经营银…

吴裕卿的巴中庆丰泰商号——民国期间民间金融业的尝试
1932年春节期间,传说庆丰泰在上海出现了一些风险。但是春节以后,庆丰泰照常营业,还是和往常一样,红火火的。 某天上午,突然有一班武装士兵,在庆丰泰门口把住,店…

民国巴中“三怪才”之“成烂先生”:成东林
烂先生,名成东林,巴中石笋塘人(现属于巴中兴文经济开发区管辖),读了两年私学,便到县城学竹编手艺,一年后,其父认为学艺不光要做重活,吃饭都要自己背米背菜,太不划…

南江侠医张师古|张氏师古正骨术
说起“张氏师古正骨术”的起源,不得不谈到创始人张庭柱,他受医学家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影响,在正骨手法和脱臼、骨折处理等方面学得医术。根据蔺道人的仙方,采…

通江县火炬镇景点——“穿云洞”
穿云洞位于通江县火炬镇唐村坝杜、余氏居住地东南隅,“犀牛背”山蜿蜒南下,至此形 成一似牛嘴的山脊由北向南伸入曲水,形成“犀牛饮水”的景观,这就是闻名遐尔的“穿云…

“巴山背二歌”:留个巴中人民的一份历史文化遗产
“巴山背二歌”系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米仓山南麓巴中地区的一种山歌,它是随着古代巴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而产生的。 秦汉时期,巴中境内有米仓古…

川东北民间酒席十大碗——巴中为例
一、十大碗主菜、配菜上席顺序和桌上摆放位置及饮用 十大碗在川东北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盛行的酒席佳肴,它由品、鸡、鱼、酥、蛋、扣、糯米、肘子、素菜、砣子肉等十个主菜…

巴中石窟概况(南龛石窟、水宁寺石窟、西龛石窟、北龛石窟)
巴中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必经之处。 “米仓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南来北往的客商、官员及文人多有驻足巴中者。因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