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秦华礼的回忆
二、参加红军 学裁缝还未满三年,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73师217团由陕南的西乡出发,越秦岭、翻巴山,先后占领两河口和泥溪场后,正式入川,在通江县城建立起了红色 …
阅读更多二、参加红军 学裁缝还未满三年,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73师217团由陕南的西乡出发,越秦岭、翻巴山,先后占领两河口和泥溪场后,正式入川,在通江县城建立起了红色 …
阅读更多南江公山书院考共分为四个部分:公山书院其名溯源、公山书院兴废始末、公山书院山长讲席、公山书院士子代表。 《管子·权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方志粗略统计,明清以来南江科 …
阅读更多二、岳凌云家世源流及科考 南江素有“岳半县”之称,“四朝土著十万户”,不仅人口数量大,且人才质量高。据《(民国) 南江县志》第二编《选举志》统计,明清以来南江科考中进士 5 人,岳氏 …
阅读更多第二、红军与白军在军事上的对比 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首先就应把红军白军的要点作一概括的说明: 一、红军是有主义的军队,是唯一的革命领导者共产党所领导的。他是反帝国主义 …
阅读更多一、地址 通江县沙溪镇明月村 二、年代 清代 三、简介 相传桥北侧一女要嫁南侧郎,南侧郎父以通行不便不允,北侧便修此桥而联姻,故称“女儿桥”。 女儿桥,又名“平梁桥”,南北走向,桥 …
阅读更多巴江江水色,一带浓蓝碧①。 仙女瑟瑟衣,风梭晚来织②。 作者简介:王周,生卒年和籍贯不详,约五代末至宋初在世。登进士第,曾官巴蜀。《文献通考》载:“周有诗集一卷,传于世”。 说明 …
阅读更多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①。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②。 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③。 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④。 作者简介:郑谷,生卒年不详,字守愚 …
阅读更多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作者简介:崔涂,生卒年不详,字礼山,浙江富阳人,唐光启四年 ( …
阅读更多张禄,字映川,生于 1916 年 1 月 6 日,巴中市巴州区光辉镇德阳坎人,地主家庭出身,初中毕业后,即考入黄埔军校一分校八期步科毕业后,分派到胡宗南的 70 军 2 师,先后任少、中尉排 …
阅读更多1440年(明朝正统四年),通江县石城溪(今兴隆乡紫金村王家河)六十一岁的贡监李志先被选授上了贵州乌撒府(贵州威宁县)府判。 1459年,年己八十岁的李志先回到家乡,并在通江毛浴镇置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