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川陕苏维埃时期)巴中巴州的川剧事业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挥师南下,翻秦岭,越巴山,由陕南进入巴中,创建了川陕省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红军中原有的一个新剧团(约九十多人)在川陕省同巴中、 …
阅读更多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挥师南下,翻秦岭,越巴山,由陕南进入巴中,创建了川陕省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红军中原有的一个新剧团(约九十多人)在川陕省同巴中、 …
阅读更多特别是鼓师喻绍武,名震巴城玩友乐坛。演出前,他指挥打“坨”(亦称“闹台”、“请客锣鼓”)时,用的川剧锣鼓牌子特别多,而且打完一支牌子要换一堂彩缎刺绣的“太师壁”(类似现在舞台上场 …
阅读更多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即今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议,到会代表800余人。这次会议,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 …
阅读更多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和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等机构完全撤出川陕根据地,川军和地主还乡团卷土重来,杀害了熊国炳的两个不足十岁的儿子,将他妻子活活饿死,熊国炳在行军途 …
阅读更多政区 民国初年,南江分为三乡:(1)崇清乡(2)吴垭乡(3)长池乡,共管48场,即治城、赶场溪、贵民关、沙坝场、西清桥、麻柳湾、官坝、上两河口、桃园寺、白头滩、坪河、杨家坝、官禄口、兴 …
阅读更多今从南江《何氏宗谱》上发现了一种源于民间的条例,朴素而具原始色彩的奖学基金制。 据谱载: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68年)南江何姓第一代始祖何悟真落户于南江长池乡后,经营 …
阅读更多四、遗嘱及家训 父椒山,谕应尾、应箕两儿: 人须要立志。初时立志为君子,后来多有变为小人的;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你 …
阅读更多南江县城东门沟有一处早在唐代就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就是由曹蒲涧、太子洞、碧岩三者缀珠般连成的涧、洞、岩多层次景观。唐人描述它“巨石垒倚,嘉木交映,空森复耸,奇势异状,绿苔青 …
阅读更多孙洪震生于1885年,平昌龟板垭(今石垭场)人(时为从化乡锣乐坝,现属于三十二梁镇管辖)。他少怀大志,乐学善思,勤奋读书,深受启蒙老师孙坚三欣赏,赞为“神童”,文武双全,精于少林 …
阅读更多郑佐周,祖籍大河口郑家沟,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九月三十日,清监生郑遇彦老先生之第四子。幼聪意好学,性刚毅正直,娶妻通江知县马金台之妹。先生在成都求学之时,深受民主革命思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