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大事记(民国前版)
清同治四年(1865 年) 通江县诺水流域开始大规模人工生产木耳,闯有较多银耳产出。 清光绪六至七年(1880-1881 年) 诺水河支流雾露溪畔九湾十八包耳农有意识地人工培育银耳成功。 清 …
阅读更多清同治四年(1865 年) 通江县诺水流域开始大规模人工生产木耳,闯有较多银耳产出。 清光绪六至七年(1880-1881 年) 诺水河支流雾露溪畔九湾十八包耳农有意识地人工培育银耳成功。 清 …
阅读更多二、通江银耳的传播 由于银耳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之效,一经培育成功,便迅速推广。传播?至少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前,县北涪阳?陈河一带即已普遍种植。 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涪 …
阅读更多巴中目前发现的古墓葬从东汉开始,有宋墓、明墓、清墓几处。 一、东汉墓群 通江县新潮乡(现并入诺水河镇)诺水西岸台地上,有7座古墓,其砖石基宽1.6米,高1.3米,墓室均用几何纹花砖砌 …
阅读更多三、通江县擂鼓寨遗址 擂鼓寨遗址,位于通江县东南的春载乡擂鼓寨村,距县城约18 公里。这里属大巴山南麓的低山地区,附近有通江支流琵琶溪自西北向东南流过。1984 年,春载乡小学教师 …
阅读更多何姓族长在建文皇帝走后,见小店母女俩不仅积蓄了一些钱财,又结识了一个落难的帝王,便想讹诈她们。敲诈钱财总得有个借口,便派人到姑娘家为他一位亲戚提亲事。姑娘终身已许于人,怎 …
阅读更多通江县境内有座巨石崖,崖上刻有五代前蜀国建立者王建的石像,据史载王建任壁州刺史时有德政,百姓为纪念他而刻,故名王建崖。 王建像高4 米,巍然站立,有一魔鬼似的塑像(宦官田令孜 …
阅读更多母碧田 母碧田 (1898—1961年)本名秀峰,字碧田,系玉恩长子,幼年攻读私塾,进步快,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十五岁,时逢辛亥革命成功,人心欢畅,但家中缺劳被迫弃学从农,随父在本地市场收购银 …
阅读更多张必禄的一生虽多次镇压国内群众的反清运动,但在抗御英俄的侵略战争中,其功绩颇有足称之者。必禄,号寿轩,字培斋,祖籍巴州太平乡,道光元年(1821),乡拨入太平县(今万源县),遂家州城 …
阅读更多1918年,吴裕卿等人在巴中创立庆丰泰商号,主营日用瓷器及嫁妆用品,通过精准把握市场行情迅速扩张。 1924年,起借助与军阀杨杰的勾结,开始高收益汇兑业务,形成覆盖川陕甘的金融网络,通过15%高额汇费积累巨额财富,并购置大量田产。 1931年,上海合作商号倒闭致8万元坏账,次年"一·二八事变"又遭战…
阅读更多烂先生,名成东林,巴中石笋塘人(现属于巴中兴文经济开发区管辖),读了两年私学,便到县城学竹编手艺,一年后,其父认为学艺不光要做重活,吃饭都要自己背米背菜,太不划算了,便让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