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斋在川陕苏区的故事

三、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

1934年,郑义斋30岁了,在戎马倥偬中,一直没有解决个人问题。这年,他与红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教导员杨文局由相识到相爱,俩人情投意合,结为伉俪。

结婚那天,同志们在山坡上采集了一些野花、枝叶,把经理部大院打扮得漂漂亮亮。警卫员小曾想,首长结婚总该穿戴得象个样子,便到军需科给他领了一套衬衣衬裤。郑义斋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小曾,叫他马上退回去。婚宴的伙食为荞麦面疙瘩,等大家入席后,义斋同志讲了个笑话:“通江人给荞麦面编了首歌,‘荞麦面,冷水和,气死公公饿死婆。’这是说荞麦面吃起来满口钻,我今天请大家来吃的是‘喜沙’呵!”一席话把大伙都逗乐了,客人们一面津津有味地吃“喜沙”,一面以茶代酒表示祝贺。

此时,红军在物资供应方面虽然还有许多困难,但比刚入川时已有很大改变。1934年川陕苏区农业获得了好收成,在总经理部的仓库里便堆满了肉类、禽蛋和黑白木耳,要办一顿丰盛的婚宴是不成问题的。况且,郑义斋为红军把守着金银库,把自己的婚礼办得热闹一些更是有条件。但是,郑义斋不这样想,更不这样做,一心想部队和人民所想,急部队和人民所争,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婚宴从简,不搞丝毫特殊。做到了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婚礼举办得既简朴又隆重,新娘唱了“送郎当红军”,新郎在大家的鼓掌声中,来了一段河南梆子,喜庆的气氛更加热闹非凡。

四、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长征结束后,他又担负了西路军的后勤领导工作,历经艰难困苦。1937年1月,西路军进入甘肃省临泽城下,遭到马家军5个团兵力的围攻。城内只有郑义斋领导的总供给部和一个警卫连,形势十分严重。他立刻按战斗需要,把全体人员编成班、排、连,委托秦基伟为守城前线总指挥,经过5昼夜激战,在主力红军的策应下,突破重围,转移到总指挥部所在地倪家营子地区。3月,西路军向祁连山转移,战斗部队大量减员。总部鉴于局势严重恶化,遂决定召开军政委员会,讨论以后的行动方针。13日凌晨,郑义斋率领10余名警卫战士,带上包好的金子和银元,奔向总指挥部所在地。刚走不远,就被尾追的马家军包围起来。他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指挥战士们奋勇杀敌。当马家军不断增多,包围圈越来越小时,郑义斋当机立断,命令战士小张骑马突围,把金子送到指挥部,他带领其余战士奋力掩护,小张终于将经费安全送到。然而,郑义斋和担任掩护的全体战士,为了保护党的财产,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6岁。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在甘肃省高台镇烈士陵园为郑义斋等烈士建立了纪念碑,朱德题词中写道:“伟大的革命先驱的事业和英名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里。”徐向前题词:“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上光荣。”深切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郑义斋等烈士的怀念之情。  

THE END
打赏
海报
郑义斋在川陕苏区的故事
郑义斋,原名郑少文。1901年生,河南许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奉命赴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兼工农银行行长,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