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国简史

古代巴国是中国西南地区在公元前7世纪建立的一个奴隶制方国,也是祖国文化发源地之一。考古材料证明,早在几万年前,大巴山南坡就有人类定居生活、繁衍生息。

一、原始社会的巴山人

1982年,南江县博物馆在断渠石船沟发现距今10万年前的人类骸骨化石,它将与1951年在资阳黄鳝溪出土的“资阳人”一道打破“四川无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分布”

这一学说,南江古人类骸骨将为中国社会科学提供新的研究材料。

在大巴山南坡以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分布也很广泛,如南江阳八台,断渠、通江擂鼓寨、巴中月亮湾、宣汉罗家坝等古人类活动遗址足可以证明:这些古人类就是最早的巴山人。

第八届巴人文化艺术节
第八届巴人文化艺术节

巴山人由于是在大山内成长出来的,因而生性勇猛膘悍。他们利用山内的毛竹制成的攻击武器弓弩,用木板制成的防御性武器木板楯,不时地与入侵的外族和野兽战争,后来外族人就给了他们以“板循蛮”的称呼。约在公元前8世纪,他们已发展到以卢、朴、普、鄂、度、夕、龚7个大部落,分布在巴山以西,涪江以东的渠江流域。他们在今阆南一带筑有朴城,在流江(今渠县)筑有卢城,后来又筑有賨城。

二、奴隶制巴国的建立与灭亡

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9世纪,居住在今湖北长阳一带的土著部落巴、樊、曋、相、郑5个氏族,受长江水患的侵扰,在“廪君”务相的率领下,向西迁徙到川东南,并在这里定居下来,利用长江上游的渔、盐业,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约在公元前7世纪,他们与渠江流域内的板循蛮、广元白水一带的苴人联合,建成了东至鱼复(今四川奉节),西至財僰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的奴隶制巴国。国都建在江州(今重庆),国君为廪君后裔。建立的巴国有较完整的国家机构,有军队,还有一套职官制度。巴国为了与强邻秦、楚抗衡,允许他族迁入国内发展生产,先有江汉流域内的濮人流入,后来陆续又从长江中下游地区迁人奴、獽、夷蜑等水乡之族于黔涪一带,谋取渔、盐之利。到春秋末年,中原各诸侯国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巴国仍处于落后的奴隶制社会。由于强邻秦、楚的进逼和内部奴隶们的反抗斗争,巴国不断衰落,国都不断迁移,先后迁都枳(涪陵)、垫江(合川)、平都(丰都)等地,最后迁都阆中。这时的巴国已倒退到接近于氏族部落的时代了。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军一举占领巴国,巴国从建立至灭亡,大约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

三、巴国的民族

巴国的民族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蛮”。根据四川大学历史系刘琳教授的《华阳国志》的注说,结合本人多年来的研究,对巴国的几个民族作一个较为简略的阐述:

渠江人:系渠江流域内衍生出的土著部落人,因使用木循牌与外族人的战争,外族人叫他们为“板楯蛮”。渠江人早期以渔、猎业为生,有成熟的早期养殖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对外以象形符号交流,喜歌舞好战争,爱美饰善团结,常常集体大行动,不愿受统治阶级约束。因此,秦占领巴蜀后,不在板楯蛮族域设侯相,仍以部落君长自治。

秦汉时期,因秦、汉王朝长期减免有功于朝廷的板楯蛮部族的赋税叫做“贫赋”,所以,在这以后板楯蛮又被称为“賨人”。汉末以后,賨人多迁徒至陕西关中、甘肃一带,溶入大汉民族之中。

《舆地纪胜》卷一六二“賨者,廪君之苗裔也。”的记载是不确切的,因为这两族人的风俗、语言、文字、信仰、分布地等等均不相同。

丹阳人:系今湖北长阳(古时候叫做丹阳)一带衍生出的土著部落族人,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9世纪,居住在此的巴、樊、曋、相、郑5个部落族,因长期受长江水患的侵扰,他们决定逆夷水而上,向长江上游迁徙。在临行前相约:“以掷剑中石穴,乘土船(陶缸)不沉者”作为君长。结果,巴氏的务相取得了胜利,被大家拥戴为首领,尊称为“廪君”。巴氏廪君率领5个部族,朔夷水(今湖北清江)而上,在盐阳(今湖北恩施)侵占了当时还处在母系氏族部落的盐场,经过盐阳女部落强有力的反击,凛君率领5个部族突围进人了今四川的黔涪地区。从此,丹阳人就在这里充分利用长江上游的渔,盐之利,定居并发展起来,成为巴国的一个族属。据考:丹阳人为今土家族祖先。

百濮人:系江汉流域衍生的古代先民,以部落繁多故名,杜预《春秋释例》载有:“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殷周时期,分布在江汉流域,春秋以后多向汉水以南和湖南西北部澧、阮二水流域流动,古代巴国的淮人多分布在巴东南地区,左思《蜀都赋》有:“左绵巴中,百濮所充”的记载。由于濮人邑落不定,常常受外族人轻视,所以又被侮辱性地称为“獠人”,许多古籍也将他们与讫老族以“獠人”蔑称。据考:百濮族与百越族有着亲缘关系。

苴人:系羌水(广元白龙江上游)流域衍生出的少数民族,《史记》卷七十有:“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的记载。苴人与蜀人世代战争,至战国初期,蜀王占领了苴人在白水下游(今广元昭化一带)的地盘,封其弟为苴侯。自此,大部分苴人被迫向西北迁徒。苴人与氏羌族有着亲缘关系。

共人:系居住在今甘肃径川县以北的先民,古代曾在此建国,部分共人因战争南迁巴国,《诗·大雅·皇矣》有:“侵阮徂共”之词。

奴人:不详。獽人:獽人有獽蜑之称,与夷蜑(见下)之族接近,水乡之族,约在今长江中下游地区。《隋书·地理志》:“梁州又有獽、蜑、蛮、賨,其居处风俗、衣服饮食颇同獠(对少数民族的贱称)”。《寰宇记》卷七六:“剑南西道有獽人,简州(今四川简阳)风俗”,獽人应与槃瓠种同源。

夷蜑人:中国古代南方水上居民,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受统治阶级的侮视,世世代代以船为家,不得陆居,自为婚姻。《隋书·地理志》:“长沙郡又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莫徭即今瑶族先民。

四、巴国农业与工商业

巴中的农作物很富饶。有稷(粟)、黍(高粱)、菽(豆类)、稻;农副作物有芳蒻(蘑芋)、茶、癸(向日葵)、给客橙(广柑)等;手工业纺织原料种植有:桑蚕(至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苍溪等县的丝产量占全省过半)、麻、贮(麻的另一种);药材有巴椒(巴豆,除胃寒积,大能通痢)、巴戟天(其根善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天椒(花椒,湿中祛寒、驱虫),至春秋中晚期,巴国富余的农产品已与中原和南方一带“以其有,易其无”了。手工业及工商业,有制陶、制盐、纺织、漆器、冶铜、炼铁等,其中制陶、纺织、漆器、冶铜、炼铁等产业是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这些产业技术已基本成熟。纺织业的织锦与黄润(细麻布)已成批量生产,铜产量较高,土法炼铁已经兴起。

秦占领巴国时期,巴国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产铁中心,秦王朝曾将部分中原的工商奴隶主和工匠迁移巴国,他们从中原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巴国的土法生产相结合,推动了巴国的采矿业与冶铁业的快速发展。赵国的卓氏、山东的程氏、郑氏他们在巴国炼铜冶铁与中原和西南的交易成了累世富翁;《史记·货殖列传》一记载:巴有一位寡妇名叫清,继承祖业,在今涪陵丹兴一带开采丹砂(硫化汞)矿,由于她精心管理,事业越来越兴旺,财产多得无法计算,秦始皇亲自接见并尊为上宾,为她筑有“怀清台”,以资表彰。

五、巴国的科学文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与文化就要相应提高,古代巴国的制盐、制陶、纺织、漆器、冶铁等产业领域,广泛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如南充县大昆井制盐业的深井取卤技术和天然气制盐(火井)技术;制陶业率先采用的轮制技术;纺织业中的织锦与织布采用的擒纵机头;漆器生产的髹工、上工、涂工、画工、羽工、清工、造工等专门的工序;冶铁业在北方还在广泛使用皮葫芦生产时,巴国已经采用了风箱生产等等。都说明这些产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巴国的文化方面也是先进地区之一。巴国的象形文字以巴县冬笋坝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为例,较其它象形文字简洁,且起笔很少。巴民在劳动与战斗中的载歌载舞形式,被汉武帝在战场上发现后叫乐吏改编成宫庙正乐,

就是后来著名的巴渝舞,

秦汉时期,巴郡闻中县人落下闳(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字长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历算家和天文学家,也是世界上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开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浑天说”,制造了利用水力旋转的浑天仪,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为精密、完整的天文观测器;创立了以正月朔日为岁首,腊月底为岁末的当时最先进的“太初历”。

巴郡著名的历史学家西充人谯周,安汉(今南充)人陈寿,常据评价二人为“并迁双固”,意即可与司马迁、班固比美。谯周编著的《古史考》、陈寿编著的《三国志》都是我国西晋著名的历史学巨著。巴国从建立起,与强邻秦、楚时好时坏,无不贯穿着战争,古有“巴蔓子”将军,汉晋时期有冯车骑(冯绲gǔn)、范镇南、严颜、黄权、马忠等一大批战将,是“巴出将”的真实写照。

六、成汉政权与《华阳国志》

西晋末(公元301年),原巴西宕渠郡賨民李特在今四川绵竹发动流民起义,并且在西晋司马氏政权管辖的包围中,建立了成汉政权。在这一政权后期的李势管辖时,任用了蜀郡江原县常琚(今四川崇庆县人)为散骑常侍,掌著作。这个职务给了他接触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方便,为编著《华阳国志》创造了条件。

《华阳国志》共12卷,约11万字,该书从内容来说,是历史、地理、人物三结合,从体裁来说,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结合,这两个三结合就使该书能够更加完整地展示出祖国西南一方上千年间历史概貌。

《华阳国志》的史料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无疑是全书的精华。在这里记载着我国古代西南片区各州的历史、郡县的沿革、治城的所在、著名的山川、重要的道路、一方的物产、各地的风俗、主要的民族、乃至名宦的政绩、各县的大姓等等,它为西南地区古代地理、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史。(作者:梁廷保,来自《南江文史》)

THE END
打赏
海报
古代巴国简史
古代巴国是中国西南地区在公元前7世纪建立的一个奴隶制方国,也是祖国文化发源地之一。考古材料证明,早在几万年前,大巴山南坡就有人类定居生活、繁衍生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