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永安镇人物:王尧笙

王尧笙,本名佐元,生于1889年,祖籍巴中雷上(现平昌县)人,幼年随父来通江县永安居。父王鸿太喜绘画,是著名蔑工,在扇子与卧席上,能编出各种不同的字与花卉,闻名于通、巴两县;堂侄王成清善书法。在父亲与堂侄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绘画与书法。

家住永安街上,屋后为波涛滚滚的大通江河。一大沙坝是他小时练字的地方。不论炎暑的早晨,或酷寒的黄昏,手拿一把大扫帚,以帚柄当笔,以大沙坝当纸,练习书法。写过后用扫帚拭去,写写拭拭,拭拭写写,数年如一日。在小学读书,就能写出一手好字。

1906年,到保宁(今阆中县)读川北师范。贫疾交加,一年后辍学。在家经营小生意,兼习书法与医学。1912年,到江口(今平昌县城)贩运火纸。返回时,过青滩,船触礁石沉水。火纸虽被打捞起来,但浸水后无法出售,生意蚀本。一气之下,闭门练字。一船火纸写完,书法又有了新的突破。

写字注意基本训练。往往从一些笔画少,不易写好的字开始。之、乃、人、水、方、女、子、安、海等字,一字就写好几万次。不到运笔如神,独得其妙不止。他曾说过:“练字与打仗同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写很多字不能领会精微处,不如选不易写好的字,一个一个地练,做到练一个就写好一个。”尽管汉字有好几万,但它的基本笔画笔顺并不多。从基本笔画笔顺着手,进行反复地练,直到运笔如神,独得其妙,这是他练字的经验。

开头学颜真卿、柳公权字,后学清人李瑞清字;通江县平溪刘拱辰是有名书法家。王也曾拜过师。平溪易廖纶是全国著名书法家,王多次到廖纶家乡江口,学习取经。综合各之家长,独成一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工底厚,笔力雄,写出的字,力透纸背,人们称“尧笙体”。

在练字的同时兼学画,书法独成一体,绘画也有特点。面河背山,与渔夫为友,与樵翁为朋,与牧童为伴,了解其生活情趣,熟悉其酸甜苦辣,深谙其喜怒哀乐。渔夫、樵翁、牧童,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书法与绘画在大巴山享有盛誉。1929年任通江县东四区区正。

由于书法绘画有名,登上了政治舞台。

口迟,不善于言词。每逢当场天,鸣锣传达什么“通知”“布告”之类的东西,一阵锣声后,站在台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听的人着急,他不急,听的人发愣,他不愣。下面的人一阵哄笑,只好由打锣的人代为传达。久而久之,干脆由打锣人宣讲传达,本人连台也不上了。在旧社会染上吸食大烟的恶习。戒大烟后,吸食土烟,喜酒。

民国十九年(1930)沙坪打铜坝阎俊国通匪,被告发,田产充公。刘德海的父亲欲借此事撵王下台,劝王买阎的田产。本朴忠厚的王尧笙不知为钓饵,买了阎的田产。刘德海父暗中支使阎到保宁以“诬良为盗,霸占田产”为词予以控告。说话口迟的王尧笙,辩不清是非,打输了官司,罢区正职。

罢官后的王尧笙,或练字或绘画,或弹琴高歌,或饮酒吟诗,喜形于色,乐在其中。有人说:“你当区正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似有难言之苦。丢了官,反而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是何道理?”他说:“区正那顶乌纱帽早就不想戴了,无官一身轻啊!”不过背了一身账,好几年未还清,有时也是啼笑皆非的。从此更潜心于练字绘画,不过问社会事。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苏区,一则由于对工农红军不理解,二则由于负“区正”之名,怕不为所容,由汉中转三台二十九军警卫八旅二团某营任书记,1935年春,红军北上抗日,返家,任永安中心小学校长。1945年任通江县初级中学教员。两年后,回永安中小任教。从1935年起,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

以书法绘画著称的王尧笙,凡名门巨富乞求,需付重金,而贫家小户,则不取分文。每当春节前夕,命家人研好墨,搭好桌子,生一盆火,坐于中堂。求写春联的,只要把纸送去,立即根据家庭情况,社会趋向,很快写出既切合实际而又笔走龙蛇的楹联。

1944年,正是抗日战争艰苦年代,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实行全民抗战,另一方面要厉行增产节约,以支援前线。街上张明扬乞写春联,信笔疾书:“提倡新生活,培植国家命脉;洗刷旧家风,发扬民主精神。”永安街上王国宝喜打玩意,会唱小生、花脸、旦角、丑脸等,但此人国家观念淡薄,对抗日战争不甚关心。给王国宝写春联为:“生旦净丑末社会上五种角色:尔我人已他国家内一个心思。”住小茅棚挑水卖的杨长发,拿半张红纸,求写春联说:“老先生呀,我没钱买个门神,请写个字嘛!”王自己拿钱买一张红纸,写道,“但求心中无愧;何须门上有神。”要杨长发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迷信。每当春节,永安街上那琳琅满目的楹联,不但书法精妙,而内容也很新颖,切合实际,成了一个精彩的书法展览。远到百余里的书法爱好者,皆到永安观看,学习书法技艺。

1950年,选为通江县各界人士代表,参加通江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党和国家提出增产节约,集中力量为争取国民经济基本好转而努力。王热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争取经济的基本好转而努力。1951年冬,订出《个人精简节约计划训》如下:

1.本着反官僚、反贪污、反浪费的原则,保证不乱用国家一元钱(那时一元钱等于现在一分钱,编者注)或藉公家名义暗地搕诈贪污。对公用物品不得浪费乱用,如纸张、笔墨、印泥、信笺、灯油薪炭等物,及公用器具等,也得爱护,不得毁损。

2.个人饮食起居方面,如吸卷烟、喝晚酒,系过去的不良习惯,但因生活上染了这种习惯,就咸了调剂精神的兴奋荆,骤难克制。从今后保证减少烟酒至最低限度(每日吸烟三支,间日饮酒二两)集体伙食每月菜金节约一万五千元(即一元五角)。

3.不浪费时间。每日六点半起床学习,早餐后九至十二点办公,午餐后三至五点办公,如有未完工作,即在晚间补办完毕。

4.从1952年1月起,每月在川北日报社征稿的条件下,拟写关于我县各界人代会会议重要及我会的工作概况,以及厉行节约运动,及联系各区乡群众,推动民主建政的一般情况,投稿到报社编辑部,如有稿费酬答,即作购买书画刊寄赠前方我国志愿军慰劳品之用。

王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树立了廉政新风。1952年,在通江县第二届二次各界人士代表大会上,选为常务委员会驻会委员兼秘书长。草拟各种会议报告,总结代会工作,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喜爱诗词,在各项运动中,以诗词为武器,赞扬先进英雄人物,批判腐朽落后的东西。

1953年春旱严重,封建迷信思想抬头,有人以为旱魃为虐,或烧香磕头,或用枪炮在山林驱赶旱魃。王写出《破除忌戊迷信》:

“近接几处汇报信,反映农村现时情况,有说天旱不落雨,没水栽秧甚忧心。有说风灾及雹灾,都由不忌戊造成。有人烧香去求雨,有人间卦去求神。这些封建迷信事,皆由旧社会造成。须知天旱和风雹,都是气候变化发生。我国疆土面积大,雨水分布不均匀。雨足之处得丰收,雨少地方歉收成。忌戊与此毫无关,天旱并非由神灵。不信请看旧社会,也有天灾常流行。若是忌戊有保证,为啥灾情常发生、这些迷信旧思想,妨碍农民把产生。苏联实现农业机械化,人定胜天除祸根。沙漠地带成良田,牛羊成群丰谷登。旱灾风灾不见影,有吃有穿笑盈盈。如是你们不相信,就请去问谢瑞珍。她到苏联亲眼见,集体农庄爱煞人。只要大家齐心干,战胜天灾决定能。奉劝农民兄弟们,转变迷信旧脑筋。只有科学种田希望大,信鬼信神为泡影。”

经过清匪、反霸、土改,三反五反,互助合作等一系列运动,边远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目睹这些变化,思想也发生了变化。1954年12月,在重病中,以满腔的热情写出了“庆祝一九五五年春节歌”,歌颂了在党领导下,通江所起的变化。全诗228句,1596字用对比的手法,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该诗载“通江文史资料”第一集。

1955年3月,患重病治疗无效逝世,终年66岁。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永安镇人物:王尧笙
王尧笙,本名佐元,生于1889年,祖籍巴中雷上(现平昌县)人,幼年随父来通江县永安居。父王鸿太喜绘画,是著名蔑工,在扇子与卧席上,能编出各种不同的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