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把剪儿送姐姐——散说川东北传统方言童谣

4.拗口令

拗口令,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童谣,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发音的。如“点点梅糖,玫瑰花糖;鸭公宰鸡,鸡宰碎糖”等。

5.颠倒歌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童谣。“八月十五桂花香,贼娃子翻墙偷水缸,聋子听到忙起床,哑巴一路喊出房,跛子赶忙追出去,爪手儿赶紧来帮忙。”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再如:“说日白就日白(扯慌),日起白来了不得,三天跑湖广,四天跑川北,川北楼上歇,臭虫虼蚤多不得,菜刀杀虼蚤,满刀都是血,三天猪儿杀八百,外头端两碗,屋头汤汤都没得,堂客舔菜刀,舌头割脱大半截”。

6.字头歌

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蒋介石,龟儿子,开起飞机炸老子,老子正在屋里包饺子,吓得老子钻洞子,洞子里两个冷包子,吃得拉肚子,下河洗裤子,螃蟹夹勾子。”字头歌以其独特的句尾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受到儿童的欢迎。

7.谜语歌

谜语歌采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谜语歌是一种有文学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戏,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同时,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谜语歌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如:“大哥大肚皮,二哥两头齐,三哥戴铁帽,四哥披牛皮,五哥穿红袄,六哥一身干疙闹(疥疮)”(依次为南瓜、冬瓜、茄子、丝瓜、红椒、苦瓜)。

特别要说的川东北童谣具有独特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是从童谣广泛运用方言土事而体现出来,如《偏石板》:“偏石板,晒糯谷,两个斑鸠子抱住哭。问它哭啥子,年交代幺女子,莫钱买帐子,夜蚊子咬死干儿子。”这其中的“交代”,指的就结婚出嫁,也可说“打发”,“帐子”是“蚊帐”的口头语。再如《弹花匠》:“弹花匠,乜乜匠,锤锤别在勾子上。一锤砸在手杆上,哎哟哎哟学牛叫。”其中的“乜乜”指的是小,“勾子”指的屁股。

歌谣是人类企图强化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开始就进入儿童生活中了。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童谣通常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篇幅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易为儿童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具有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童谣的传播,对于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的儿童,能给予多方面的教育、陶冶。比如智识上、情趣上、文学语言上、品德上等。我认为童谣本质上是儿童的游戏,是语言游戏,通过童谣这种孩子们最容易掌握文学形式来传唱,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起到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让我们对传统童谣保持礼敬!广泛传播。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

作者:阳云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cf6eb3050102xifu.html

THE END
打赏
海报
打把剪儿送姐姐——散说川东北传统方言童谣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割草的,过来割,我给你谈个老人婆,又不歪,又不恶,两个儿子在工作……”;“格蚤公 、格蚤母,对河请你过十五,酒也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