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三李”之李蕃

通江三李故居
通江三李故居

李蕃,字锡徵,号懒庵。人称振公。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通江流二沟(今兴隆乡紫荆村)人,七岁慈母见背,起居饮食由祖母照料,祖母授以章句。蕃悉诵不忘。二十一岁补弟子员。明、清间,鼎革变故,家​里萧条,虽家贫而仍勤读苦思,力学不怠。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考中举人。清康熙十年(1671年)任山东黄县令。他施政清廉,怜民以苦,敢言直谏;在黄为官九年,不但一尘不染,反将家中百余亩良田变卖,以振救连年遭受天旱、无法度日的黄县饥民。黄县盛产木材。京城建宫而伐,对黄邑“采取为累,而转运又与他邑均”,致黄民役务过重,造成生产、生活极度困难。蕃上任知情后,多次上疏,力请“产木之地得免转运”,终于获难,减除木材转运劳役负担,邑民得以安居乐业。黄民同声赞他是“清慎勤明”的好官。

李蕃在任黄县县令之始。迅速处结前任内遗留下来堆积如山的旧案,他又为黄民解除役负过重。拯灾益民。且一心为民。不阿谀奉承。不贪沾钱财,是以上官嫉妒他。于是想方设套,编织受贿、袒负凶犯的罪名,受诬入狱。在济南监狱,黄民数百人跪伏狱门,营救蕃公,宫廷见状,改送宛平监狱,黄民“号泣而送者满万,“相随候伺者十数”,“泣绕园门外且有贿入狱鼓扇至夜分者”。康熙十九年(1680年)减罪发配山海关,二十一年巧遇圣皇(康熙)特赦释罪,但又贫无以归。侨寓芜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归里,时年63岁。

蕃公,在狱冤之灾中,诱发人们,为人处多。要慎之又慎,每事三思,要直而柔,刚而不愠、矜而不骄,傲而有度;要明辨是非曲直、每事要揆之以理,察之以情。切忌马虎从事;要谨防暗箭中伤,好语迷性,他在黄县任内,上官明知其廉而嫉其直,明知其洁而妒其不随和,阳为好语,阴实构伤。设套下狱,能不令后人痛心疾首,令人鉴勉也。

蕃公回故里后。“屏居闲处,俗驾罕至。萧然一室,传经而处,惟著述自娱。”后由子壁,峨、眉收集整理,由孙夏校字付梓,命曰《雪鸿堂文集》、后收入《四库全书.集部》。

蕃公热爱故土,钟爱子侄,在晚年生活中,重在着墨于人文地理,乡土风情,写了通江县志建置序、志略前序、志略后序、通江县志建置考、通江县星野考等勘正文章,乡语111条,他对乡情、故土、了解详细,周全、犹其是对家庭记之甚详。爱之甚切。

纪晓岚称李蕃:“盖有古良吏之风”,百姓称赞他“清慎勤明”。蕃公郁郁一生,沉冤未雪,常将其愤托于梦。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享年七十有三。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三李”之李蕃
通江三李故居 李蕃,字锡徵,号懒庵。人称振公。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通江流二沟(今兴隆乡紫荆村)人,七岁慈母见背,起居饮食由祖母照料,祖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