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南江县志》,作者:岳度(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进士)
一、原文
洋潭者,因江而得名也。洋之水、源流盛大而淳泓静深,故曰潭,潭底金砂历历可数。自洋潭沂江东北上,至关坝胡家营三十余里。沿江西,南下至南江县九十里,其主山名天柱峰,正居子位为水田坪。前山俗呼关爷寨,以居民避乱其上有关帝庙也。山腹一岭垂下,不数里分为二岭,岭之上下左右皆茶田宅。东岭前祖房,即朝议鹤宇公旧居。基址坐子向午,少兼壬丙。经乱止有小楼,森然松柏凌霄。江东西岸与西岭前庄田咸属焉,西岭上名大坟亭,垒垒数冢,更无他姓,马鬣中封宗显祖宅兆也。磊石洋园,松柏桧蔚,内有石亭存焉。下名大营,营内皆祖宅,罹变靡存。宅后为南峰、莲峰、东峰,诸公佳城及近支坟冢。厥后园宅,尽归朝议公次子步瀛。西惟檐宇比邻,自小沟子溪水入江,下至银杏坝、两河口之水入江处,上下二十里,渊潭澄碧,曲折环抱,与山势相为开合,夙称佳丽之区。江之南岸为玉千山,位正午即洋潭前山也。又名莲华峰,其山顶数峰错出如莲瓣,然形势秀挺,如王侯公辅端冕垂裳,正襟安坐,气象闲舒,袖手环搭,膝履俱现,众山罗列,似儿孙焉。山顶石壁,形如二人,一坐一立。坐者两手若捧婴儿,将付立者,立者亦若举手接抱之状,传为仙姬送子云。山之左臂,小峰数座,挨肩而起,如雁行侍立。玉女峰又如天马行空,腾囊奋鬣,旧名天马峰。山之右寨蔡家庄上,亦名天马峰,俗名鞍子坪,如骏马奔逸,载昂其首。大树碰,丹凤岭,鞍辩缨辔宛然俱奋。山脊迤南,则遥接盐井堡之九曲岩,古舆图志所称小巫山十二峰也。江之东曰青阳峰,即景家岭上熊家后山。青阳之左,与东天马峰近者为飞凤山,即观音寺山也,形如飞凤,邑侯蒋公游而名之。洋潭正西有云鹤观,观右有溪,溪西之上则为珠泉峰,俗作珠池应。山颈有泉自石罅中出,昔有大蚌浮出,一僧获之,得大珠数颗,故名。山后即两河口也:嗟乎!家园荒杳,吾诸子随官生长于外,细为记之,俾归时得考乡井云。
岳度,字伯宪,一字文江,南江人,岳贞第四子,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四十一年壬午典试山西,工诗,制艺亦有名。
二、译文
洋潭这个地方,是因为靠近江水而得名的。“洋”指的是江水,水流源头远、水量大,而且水质清澈、深沉宁静,所以叫“潭”。潭底的金色沙粒清晰可见,一颗颗都能数得清楚。
从洋潭沿着江水往东北方向走,大约三十多里就到关坝的胡家营;如果沿着江往西南方向下行,大约九十里就到南江县。这里的主要山峰叫“天柱峰”,正好位于正北方(子位),山下是一片水田平地,当地人叫“水田坪”。
前面那座山,老百姓俗称“关爷寨”,因为过去战乱时,居民曾躲到山上避难,还在那里建了一座关帝庙。从山腰延伸出一条山岭,没走几里就分成两条支岭,这两条岭的上下左右,到处都是种茶的田地和人家的住宅。
东边那条岭前面的老宅,就是我们祖先朝议大夫鹤宇公以前住的地方。房屋坐北朝南(子向午),稍微偏一点壬丙方向(即略微偏西北—东南)。经历战乱之后,现在只剩下一栋小楼,但四周松柏高耸入云,郁郁葱葱。
江的东岸、西岸,以及西岭前面的田地和庄园,都属于我们家族。西岭上面有个地方叫“大坟亭”,那里有好几座坟墓,都是我们马氏家族的祖先,没有外姓人的坟。这些坟墓排列整齐,是我们宗族显赫祖先的安葬之地。
再往上是“磊石洋园”,园中松树、柏树、桧树茂密苍翠,里面还保留着一座石亭。石亭下面叫“大营”,过去全是祖上的住宅,可惜后来遭遇变故,房屋都毁了,什么都没剩下。
住宅后面是南峰、莲峰、东峰等几座山,那里安葬着多位先祖以及近支亲属的坟墓。后来,这片园子和宅地,全都归了朝议公的次子——步瀛公所有。
西边的房子挨得很近,屋檐相连。从小沟子那条溪水汇入江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银杏坝、两河口(两条河汇入江的位置),这段江岸上下约二十里,水深潭清,碧绿澄澈,江水蜿蜒曲折,环抱着山峦,与山势互相呼应、开合有致,自古以来就被称作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江的南岸是玉千山,正好在正南方(午位),也就是洋潭的正对面山。这座山又叫“莲华峰”,因为山顶有好几座小峰错落耸立,形状像莲花的花瓣一样。整座山气势清秀挺拔,看起来就像王侯将相端坐在那里,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神情安详从容,双手拢在袖中,膝盖和鞋履都仿佛清晰可见;周围的群山环绕排列,就像儿孙围绕在长辈身边一样。
山顶的石壁上,天然形成两个人的形状: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坐着的那个人双手好像捧着一个婴儿,正要交给站着的人;而站着的人也好像正伸手去接。民间传说这是“仙姬送子”的景象。
山的左边(东侧)有几座小山峰,紧挨着依次升起,像雁群排队站立。其中一座叫“玉女峰”,又像一匹天马在空中飞驰,鬃毛飞扬,古人称它为“天马峰”。
山的右边,蔡家庄上面也有一座“天马峰”,老百姓叫它“鞍子坪”,形状像一匹骏马奔跑时昂起头的样子。附近还有大树碰、丹凤岭等地,山形就像马鞍、缰绳、马辔头一样,栩栩如生,仿佛都在奋力奔驰。
山脊向南延伸,远远连接到盐井堡的“九曲岩”,这就是古代地图和方志里所说的“小巫山十二峰”。
江的东边有座“青阳峰”,也就是景家岭上熊家后面的山。青阳峰左边,靠近东边天马峰的那座山叫“飞凤山”,也就是观音寺所在的山。它的形状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是当年本地县令蒋公游览时命名的。
洋潭正西边有一座“云鹤观”,道观右边有条小溪;溪水西边的山上就是“珠泉峰”,民间也叫“珠池应”。山腰处有一眼泉水,从石缝中涌出。传说古时候曾有大蚌浮出水面,有个和尚捞到后,从里面得到了好几颗大珍珠,因此得名。
这座山后面,就是“两河口”——两条河流汇入大江的地方。
唉!如今家园荒凉冷清,我的孩子们从小就跟着我在外地做官长大,对故乡并不熟悉。所以我才详细记下这些地理风貌,希望将来他们回乡时,还能认得自己的故土,了解祖辈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