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镇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始有药商在此开店设铺。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50年内,在江口镇虽先后开设过中药店铺22家、西药店3豪,但由于战乱、火灾、土匪抢劫、行业内部相互排挤等诸多原因,临近解放时仅剩下“同德祥”、“万春祥”、“恒记”、“义顺生”、“利民”、“福生荣”、“义生号”等七家中药房和“宇文西药社”一家西药店,其余15家中药店和两家西药店均先后倒闭破产。

解放后,这些私营药业在政府和国营医药公司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分别组成了合营、合作商店,一部份过渡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继续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服务。
鼎丰泰药房。业主张鼎丰,江口镇人,曾在陕西省汉中一带行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回江口,开设中药店铺,自号“鼎丰泰”。一面看病行医,一面配方卖药,生意十分兴隆。店内顾请池万春为管帐先生,招有学徒一名。民国14年(1925),街道失火,殃及数十余户,“鼎丰泰”也在劫中。幸好抢出了部份药物,灾后勉强维持经营。民国22年(1933)中国工农红军到江口镇之前;张鼎丰即率领全家老小离开江口,“鼎丰泰”从此关闭。
刘敬斋药房。业主刘敬斋,岳家寺人,是一名较有名望的中医先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从岳家寺迁来江口,以本人姓名为商号,做有金字招牌。经营地址先在小桥湾,民国16年(1927)迁到正街(今江口镇文化街)。刘敬斋座堂看病,子女从事饮片加工,配方售药。生意比较兴旺,曾雇,有唐仕富为帮工。民国22年(1933)工农红军来江口前夕,刘敬斋听信谣言,怕吃“大户”,遂将其药房财物及一家老小搬回老家岳家寺,药房就此宣告结束。
同仁泰药房。业主冯连清,巴中县南坝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冯连清赴保宁府应试未中,遂去江口,先在鼎丰泰药房当学徒,三年出师后去长生福药房当“抓抓匠”。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即自筹资金开设药房,命号“同仁泰”。由于资金雄厚,货源充足,各路药材从汉中、重庆、万县、绥定等地源源运来,业务经营先是以零代批,进而以批兼零,实力愈加雄厚,生意越做越红火,周围百里之内各场镇的大小药铺都是他的顾客。药房雇有熊云成(达县麻柳人)为管帐先生,招收有学徒文玉章(江口镇龙潭溪人)、杨世云(泻巴人)、,贾老三、杜天述、苟天术等。生意持续40年兴盛不衰。民国31年(1942)江口连遭两次火灾,殃及居民百多户,“同仁泰D.也未能幸免,损失惨重。灾后无力恢复而宣告破产。一年后,其子冯登吉重振旗鼓,继承父业,以“同德祥”为号,继续出现在江口镇上。1956年,“同德祥”加入了合作店。
义顺生药房。业主靳长碧,响滩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靳从响滩镇迁来江口开设药房,自号“义顺生”。靳长碧乃世代相传的药商,经营较为有方。且资金实力雄厚,货源充足,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在江口镇同行业中算得上头一块“招牌”。解放后,生意逐渐萧条。1953年,在江口镇从事药业经营50个春秋的靳长碧终因年老而病死,靳长碧死后,其女靳红梅继承父业直到1958年加入公私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