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经米仓道入蜀考

玄奘法师(602—664),唐代著名高僧,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僧人,因曾不远万里,历十七年终于将佛经从印度取回长安并进行翻译,被鲁迅先生称为“舍身求法的人”而赞誉之为“中国的脊梁”。

史载,玄奘法师于公元618年与其兄长捷法师一道曾结伴入蜀。对其入蜀的具体线路,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本文依据相关历史文献,同时结合对唐初米仓道、金牛道两道的线路考察,提出玄奘法师系经由米仓道入蜀的可能性。

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

一、关于玄奘法师之入蜀

隋失其政,群雄并起,战乱纷呈,原本比较繁华的中原地区经济受到极大破坏,这给佛教的传播带来不同程度地阻挠;11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玄奘法师与其二兄长捷法师(俗名陈素)离开该寺,往唐都长安进发。到达长安,方知唐朝“国基草创,兵甲尚兴”,“急务在用兵,文教尤未遑”。于是,玄奘又向二兄建议:“此(长安)无法事,不可虚度。愿游蜀受业焉”,学习天下僧人,往蜀中避乱,因为当时惟“蜀中丰静,故四方之僧投之者众”。(以上引文见唐代高僧慧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因为相比以洛阳、长安为代表的中原地区而言,地处西南的成都地区相对稳定,未受到战火影响,那时候佛事繁盛,许多精通佛典的高僧都集中在成都一带。因此,已出家为僧的玄奘法师决心入蜀研修佛法,故而与其二兄长捷法师相伴,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经子午谷入汉川”,即今天的汉中地区;在汉中,他们兄弟二人又偶遇到了在此盘亘的空、(慧)景二位大法师,遂决定四个人结伴入蜀到成都去求取佛法。是年,玄奘法师年仅十六岁。

对于玄奘法师一行四人经哪条道路入蜀,史书并无确切的记载。在距玄奘法师最近的唐代高僧道宣(596—667)所撰《续高僧传·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传》对玄奘入蜀路线的叙述为:“西逾剑阁,既达蜀都”。通过这句记载推定,玄奘法师从剑阁走金牛道到成都是几无可争议的。但是,玄奘法师是如何从汉中到剑阁去的呢?笔者认为,存在玄奘法师经行米仓道到剑阁的可能性。

二、关于历史上的米仓道、金牛道之线路

米仓道,系由陕西汉中经米仓山进入四川的道路。这条线路呈明显的南北走向,取道沿山涧绝壁和峡谷,以栈道桥梁为主,虽然艰险,但在用时上仍较其他线路为省。故历史上,米仓道就是一条较为便捷的入蜀通道。

四川大学教授彭邦本先生考证,其主线有两条:

一条是自汉中市的南郑县出发,向南沿濂水谷道,经红庙、喜神坝、小坝、巴峪关或曰官仓坪、大坝堡(或曰牟阳城)、米仓关、官坝堡(又称“关坝”)、令牌子坡、竹坝子、柳湾子、上两、桥亭堡、鹿角垭、甑子垭到底塘堡(今南江县城),之后沿巴河(巴江)又曰南江河谷,经南江县城南的东榆堡、石灰堡、八角垭、沙河堡、淘金堡(赤溪场)、马掌堡、白杨堡(下两河口)、元谭堡,复经今巴州区域内的枣林铺、清滩铺、佛龛铺至巴中。这条路沿线历史时期的地名、地面遗址、遗迹和出土资料最丰富,前引黄盛璋先生称之为“巴江谷道”中最主要的一条道路,非常正确。一条是由南郑县出发一路到达喜神坝后,取道挡墙河、贾家河、崖房坪、台上入南江县境,复经焦家河、麦子坪、老君岩、龙神店、抽筋坡、银杏坡、沙滩、阎王碥、头道水、马跃溪、琉璃关到南江县城底塘铺,余下到巴中的路段与上面第一条路线重合。以上两线均于南江县入川,并沿该县境内的河谷延伸。(见《米仓道路线与性质初探》,原载《四川文物》2013年第1期)

金牛道又叫蜀栈,其线路为从汉中经勉县西南金牛驿,南折入五丁峡至宁强县,再转西南经牢固关和黄坝驿,进入广元棋盘关,此后再经明月峡、五里峡和石柜驿,以及嘉陵江绝壁上的飞阁栈道后,渡过嘉陵江,到达要塞昭化,经牛头山,过剑门关,再经翠云廊和梓潼七曲山大庙,入绵阳后到达成都金牛坝。此路全程共约600余公里。这既是古蜀道的主体,也是后来修建的川陕公路的基础,同时,它还是狭义蜀道的最核心部分。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是由陕西进入四川省的主要通道。这也是为无数史书所证实的。

考虑米仓道是一条主线支线交错、四通八达覆盖川东北全域的南北向复杂路网系统,它与金牛道在线路上也有多个交汇点。

THE END
打赏
海报
玄奘法师经米仓道入蜀考
玄奘法师(602—664),唐代著名高僧,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