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真是“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吗?

李姓也到处都有。平昌尤以平昌南、西北、东北部李姓集中。今泥龙乡“牛角坑水库”就淹到一处李姓祠堂,堂前有一对近五尺围圆一丈多高的华表,四面皆有题刻,其中一面是“五千真道德,不言佛不方仙,与孔属通家,略同泗水传心法;三百旧河山,可为皇可为帝,继隋当革命,独把唐朝运掌撑”。据当地耆老说,他们祖上先从陕西西乡一带迁到泥龙的;今尖山戴家沟的李姓是明代迁入陕西三原,清康熙末入迁入巴中长乐乡(今平昌、镇龙、喜神和通江芝苞以及巴中道光三年划入万源部分)后迁至戴家沟的。他们是自愿打“朝廷政策侧边球”跨过一个小水沟就入川的。今土兴、元山、灵山一带的李姓,十年前就修有族谱。谱中说明他们是唐代李愔的后裔,民国年间,他们的祠堂还在巴州城北门。

(四)隐藏之说

四川、陕西、湖北的边界线大都由大巴山脉形成的。而川陕两省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如通江与陕西的西乡、南郑、镇巴三县,明代以前本属四川,被并入陕西后,地上的人氏往来根本不可能隔开,至今大部分山与山之界确实是一步之遥。像祖辈说的,听说汉中有兵灾,上述三县之人一夜之间隐入通江;而听说广元有难,通江、南江的人一天即可进入陕西地界藏得神不知鬼不觉。风潮一过,有的一夜返回原地,有的就地避荒生存。

三综合上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

(一)“填川”事非虚说。理由有五:其一是巴州地区在明末清初,由于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受过两个朝廷(南明、清朝)的兵燹之害,他们在四川反复发动战争,使四川人口大减,这是不可否认之事。尤其是清初皇太极派兵在四川镇压“南明王朝”的军队残余杀人最多;二是清朝多次派兵镇压吴三桂占四川反清的叛军和背叛的民众;其三是陕西的姚天动、黄龙(即姚、黄或摇、黄土暴子)在川东北抢、焚、掠、杀多年,使川东北人口锐减;其四是因各地杀人过多,无人埋尸,加之各种瘟疫泛滥,天灾无人救济;其五是老虎成群吃人。这五大灾难,并不是像有些史书、稗史那样说的“把四川杀得鸡犬不留”,而是在残酷的杀戮中,还是有一些通过逃走、踞守、躲避、隐藏、谎称而逃过这些劫难的人,直等到清康熙中期,他们才从外省或大山中出来,开始立族求生,衍繁后代,加上他们主动融入“湖广填四川”的人,抱团取暖(如设会馆、修宗祠),才成为我们今天这些人的先祖。

(二)“湖广填四川”中有一部分人来自“麻城”是实,很大一部分人则来自两湖、两广和山西、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福建,都不可否认。但我们是不是移民来的?祖籍是不是来自麻城孝感?如“孝感乡”一词早就不存了,又如何从孝感来?所以一定要查清楚自己先辈的碑记、宗谱和当今一些学者的著述,或者找到《麻城县志》《黄安(陂)县志》来研究,找到一定线索方可定论,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以免写入族志,误认祖先。

(三)古代巴州(含今平昌县、恩阳区)东西长约1000多里,很多姓氏为了生存直接自陕西边境进入通、南、巴,或者原路返回,在地理环境上易如反掌,而朝廷管理则相当困难。几地民众因事、因婚嫁、因躲灾难而频繁出入边境都在情理之中。清朝靠分红册、黑册都没弄清楚来川人的籍贯,今天我们就更要对祖先的来历查清查明,不要轻易说“我们是麻城孝感乡”移民来的。

还有很多人组成各种委员会,用现有字派在网上寻根也是不可靠的。因最后一次“填川”是清康熙时期,而立“字派”绝大多数家族是一百多年后的乾嘉时期,以乾嘉时期的“字派”去寻康熙前的祖宗不是水中捞月吗?

《(道光)巴州志》记载:“元末清初之际,邑地荒废,间有自楚迁入者,插占为业,旋经献贼挠蜀,搜屠无遗,其窜匿保全者遂为土著。清初,招垦来者日久,大约楚赣来者十之六七,闽粤来者十之二三。”“明中叶入巴者为‘黑册’,清代入巴者为‘红册’。”逃过明末清初的劫难,巴州仍有清朝建两册时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口——“清顺治六年,奉命招逃民还乡”“顺治八年,朝廷科举,巴州定额岁、科两试取文生十二名,岁取武生十二名;廪、增生各二十八名”,若都从湖广迁来,巴州哪来那么多读书、练武之人?

《(民国)巴中县志·民籍》记载:“雍正六年前(巴州)原载人丁1984丁,七年至十三年查出土著自首开垦新旧承粮5988户;乾隆廿八年,查出自首开荒六户,而巴土纵横800余里。一时土旷人稀,可概见矣。”文中的“土著”一目了然是查出的,还有没有查出的,其中有多少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继续老老实实找吧。

(作者:何茂森 来自:巴中日报)

THE END
打赏
海报
我们的祖先真是“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吗?
现在很多人一说到自己祖先的来历,都说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或麻城县孝感乡来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收集的碑记、族谱、论文表明自己的看法。因今之平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