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收编地方武装纪实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之所以能从1932年冬进入川陕边境时的1.5万人发展到1935年春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的8万之众,就扩红方式而言,改编地方武装是四方面军发展兵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近几年的党史刊物和专著中,除列举有方面军改编川东游击军的几例外,其他实例涉及甚少,现根据采访记录和一些党史资料整理成篇,以供史学界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专题时借鉴。

川陕苏区的地方武装,主要有赤卫军、游击队、独立团、少先队等,就改编的方式看,有从地方武装组织中抽选人员补充到红军部队的,有成连成营成团改编到红军部队的;有在战斗中直接改编的,也有在参加战斗后经过整训改编的;有在木门军事会议后全苏区统一改编的,也有在此之前后被分别改编的;也有一些地方武装是几次组建,几次改编。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改编赤卫团、赤卫营、战斗连、模范连

1933年元月,赤江县①麻石区苏维埃主席向重泽,在1千名赤卫军中,挑选920余人送交红军部队②。7月,赤江县过街楼乡600人组成的赤卫军,在是年4月参加通江城炮台山的阻击战后,开往洪口场,根据木门会议精神改编为红33团2营,全营辖了3个步兵连,1个由100多娃娃组成的学兵连③。3月,赤江县木溪浩乡50多人组成的赤卫模范连,在向家营训练月余后,赴老官庙接受检阅,后编入红军部队开赴前线。10月,赤江县药铺岭乡300多人组成的赤卫营,在配合红军攻占得胜山后,编入红33团。麻石区赤卫团300余人,1933年3月,在红军一个连的领导下,参加了卧龙寨、石窝场战斗,1934年元月,经整训后分别编入红11师各团④。赤江县喜神滩乡(今属平昌县辖)陈元洪,先与向重泽组建的独立营被红军改编后,又回乡组建100余人的赤卫战斗连在毛浴镇被编入红10师23团;之后,又回喜神滩一带组建赤卫营。多次配合红军作战,1935年2月红军撤离通江时,赤卫营战士大多数被编入红军部队并随之北上⑤。红江县马家坪区模范连,于1933年元月成立,连长曾国栋,指导员由区苏维埃主席李廷全兼。模范连是三次组建,三次被红军改编。初筹建时由曾国栋、任朝荣等5人,第一次组建50余人,由曾连长带队到弯柏树一带打土豪,后遇红12师某团开来,除留下曾连长、任排长、号兵、文书和打旗兵5人外,其余全由部队改编。曾、任回马家坪后,又分头到鹦歌嘴、草池坝、涪阳坝组建连队,20余天后又扩大到150人,又奉命由曾连长带队开往魏家河与马家坪独立营、赤卫队的55人一齐清剿土匪祝光初部,在一次战斗中毙匪100多,俘匪30余,缴获长短枪140多支、子弹140多袋,参战连队中牺牲6人,伤3人,战后受到红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表彰及奖励。端午节后,又奉命到巴中白庙剿神匪,初次交战因地形不熟,仅毙3、俘12,无大战果;二次交战将匪63人全部俘获。不久除留下曾国栋、任朝荣等7人外,其余由30军36团集体改编,模范连二次被改编后,在半月之内新招131人,经10余天训练后,开往杀牛坪配合红36团作战,与刘文辉部朱团激战一天,俘敌两个连。此后,模范连又被集体改编到了红10师29团,排长任朝荣任1营3连通讯员,曾国栋初任连长,后在梓潼县提升为副营长,在1935年7月毛尔盖战斗中牺牲⑥。

改编游击队

1933年2月,川军发动“三路围攻”,赤北县简池区核桃树乡(今陕西省镇巴县辖)游击队50余人,集体编入红219团,开赴南江县境参加战斗⑦。红江县板桥口乡游击队,在完成铜钵山、平溪坝一带的剿匪任务后,与平溪坝区、新场坝区游击队的各一个连,于是年7月被红军改编为73师师部特务营⑧。赤北县罗家河坝乡游击队,初于1933年1月组建,有队员34人,由部队张指导员率领到砥坝一带打土豪,遭民团袭击,31人壮烈牺牲;再次组织的游击队,成立于是年3月,由长坪区游击队甘柳发率部到黑岩子剿匪,一次战斗毙匪36人,缴枪30余支,受到县委嘉奖,后参加竹峪关战斗、将台山战斗,6名游击队员英勇牺牲,于是年7月被编入红29团,游击队长杨永爵任三连连长⑨。赤江县城关区游击队,于1933年春成立,120多人,由刘文学任队长,游击队成立后,就奉命开赴红江县魏家河一带清剿土匪祝光初部,是年7月调往巴中城编入红295团,刘文学调1营3连当了排长⑩。剑阁县演圣乡苏维埃主席兼游击队长母思成,1935年春与少共书记黄子云一道带领游击队员120人参加了红军,4月,红军在梓潼境内建立柏树村苏维埃时,有120多名游击队员报名参加了红军,由红军班长肖守才(解放后任北川县县长,已离休)当天把他们送到黎雅庙交红军政治部编入红军队伍。北川县龙凤乡游击队员389人,集体参加红军,被编为一个营。旋坪乡以邓国筠为队长的游击队有200多名游击队员,参军前为红军打粮运粮,和红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集体参军后,被编为红30军独立营,仍由邓国筠任营长⑾。1935年2月,红军撤离镇巴,简池乡苏维埃干部和游击队员编入红四军,陕南县游击队有300多人编入了红33军⑿。

改编独立团、独立营、独立连

赤江县巴灵寨乡(后属江口县,今属平昌县辖)独立营,于1933年初成立,全营400人,营长陈学问。独立营在新安寨组织训练后,与红军配合防守澌滩河至江口一线,在守卫天花山战斗中,击溃川军一个团的多次进攻。4月,除留20余人由营长带领组织就地打游击外,其余全部编入红33团。5月7日,独立营战士为掩护群众撤退,中敌埋伏,陈学问等10余人在二教寺大青岗树下壮烈牺牲⒀。1933年6月底,木门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原有的4个师扩编为4个军,以10师为基础,连同赤江、赤北两县独立团和万源、江口两县独立营,扩编为第4军;以12师为基础,连同巴中市、巴中、恩阳、仪陇、阆中等县独立团、独立营扩编为第9军;以11师为基础,连同苍溪、长赤等县的独立团和其他地方武装扩编为第30军;以73师为基础,连同南江、红江、广元等县的独立团、独立营扩编为红31军。此时,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了4万余人⒁。通江城独立营,于1933年2月由城区几乡游击队改编而成,辖9连9排,360余人,改编时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县军区军事指挥长旷继勋到会讲话。独立营成立后,先赴刘坪场至澌滩河一带攻打蒲国家的民团,后赴唱歌郎、龙池寨一线与川军作战。7月,根据木门会议精神在洪三塘改为红10师29团特务营,后到麻石场改为274团第3营,“宣达战役”后,在双河场改为30军90师269团第3营⒂。麻石区独立营,于1933年3月由区苏主席向重泽在全区赤卫营、游击队等组织中精选600余人组成,下辖4连,分别驻于刘坪、麻石、上土门一线担任警戒。后移师喜神滩上大石坎驻扎,与镇龙观川军对峙。7月,根据木门会议精神赴洪三塘整训后,编为红11师33团3营,独立营长向重泽任3营营长(后被国民党还乡团在通江城杀害)⒃。1933年5月,赤北县军区指挥长方敬炎、范营长把钢溪河、两河口的游击队调往简池坝,连同简池坝游击队整编为赤北县独立营,有200多人。独立营参加了空山坝战役和长期的清匪活动,于同年9月调竹峪关编入红91师特务团⒄。阆南县独立团,于1933年9月中旬由县军区军事指挥长李胜卫从部分区、乡游击队、赤卫军中抽选1200余人组成,由红9军27师81团指挥员姜乐山任团长兼政委,游击队骨干周吉民任副团长,全团3个营10个连,其中1个特务连直属团部管辖。各营连党代表由红31团派遣,营以下干部由广大团员推选和上级任命相结合的办法产生,独立团经短期军政训练后,即开赴大东山、平头寨、鲜店子一带参加肃清“扇子队”、“大刀队”的战斗。是年底,红军第一次撤离阆中时,各区独立营、分别编入红军正规部队,千佛、老观、二龙、扶农、洪山等区的独立营,补充到30军39师265、266、267三个团。红9军原缺编的26师,后经水观、玉台、金垭等区的独立营和南部、仪陇等县的兵源补充后,正式建立起来,完成“三三”制⒅。1933年6月,红军解放了苍溪县的高坡、文昌、元坝、龙山场等地,接着对三堆石游击队及其邻近地区的白庙场、四蛮寨的游击队,分别改编、扩编为三个独立营,合编为独立团,共约千余人,400余枪。后来在“宣达战役”中,改编为正规部队⒆。1933年11月,营山解放后,很快就成立了独立团,乡有赤卫连,区有独立营,小桥乡去了一个独立营,编在74团⒇。苦草坝独立营,于1933年4月由游击大队改编而成,下辖3连,600余人。独立营成立后,长期跟随红军作战,从芝苞口打到魏家河再打到得胜山,后转钢溪河再回苦草坝,于1934年元月编入红12师34团3营。白沙河独立连,下辖3个排,100余人,连长刘仁世,副连长邓庭斗。主要是在附近配合红军作战,攻打杨仕元组织的民团。1934年春集体编入红4军,投入到大面山、笋子梁、八台山一带参加战斗。在战斗中,原独立连战士李来喜、贺让贵等英勇牺牲(21)。据中共川陕省委机关报《共产党》1934年2月6日第43期中载:“扩大红军到处如风起云涌地开展。最近苍溪的独立第一团全体参加到红31军,独立第二团全体参加了红30军,非常热烈地来扩大红军的主力。”(作者系通江县党史办原主任)

改编少先队、少年先锋模范连

1933年1月14日,赤江县瓦室铺杨德玉率少先队450人参加红军(22)。赤江县九子坡朗山寨少先队成立于1932年底,初有30余人,分设3个班,少先队经红军部队派员组织训练后,驻扎在朗山寨山腰堵卡放哨,安砌擂木滚石防守阵地。后赴九子坡街上与新招队员90余人,编成一个青年连。于1933年1月在龙凤场改编为红10师29团1营3连(23)。1933年10月,赤江县檬子少年先锋连的150余人。在随红30军攻克下土门、马渡关、隘口场后,全部编入红30军(24)。1935年2月,陕南县独立营和少年先锋连约300人,由赤北县军事指挥长方敬炎和组织部长刘义雄带领从木竹寺走了,入川后编入了红军部队(25)。(向思第

注释:

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曾设置的赤江县、赤北县、红江县及苦草坝特别区、洪口特别区都属今通江县域。

②《通江现代史资料选》(第一辑)第10页,由通江现代革命史资料组1981年10月编印。

③1982年3月访兵器工业部副部长苟元书记录。

④访红军流落人员原麻石赤卫团团长向云楼、副团长向书廷记录。

⑤访红军流落人员陈元洪记录。

⑥任朝荣《马家坪模范连》,载《通江现代史资料选》(第二辑)第25-31页,1982年6月编印。

⑦《红军在镇巴》(第一辑)第4页,镇巴县委党史办公室于1984年8月编印。

⑧1982年8月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记录。

⑨访红军流落人员原罗家河坝游击队长杨永爵记录。

⑩刘文学《我的战斗历程》,载《通江现代史资料选》(第二辑)第122-131页,1982年6月编印。

⑾《红四方面军在绵阳广元斗争纪实》第212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⑿《红军在镇巴》(第一辑)第9页,陕西省镇巴县委党史办公室1987年8月编印。

⒀老红干陈朝志寄给通江县委党史办《关于陈学问的一封信》。

⒁《红四方面军战史》(送审稿),第226-227页。

⒂《通江现代史资料选》(第一辑)第140-141页,通江现代革命史资料组1981年10月编印。

⒃访西路红军战士原红33团通讯员向均德,红军流落人员原红33团3营文书向达仁记录。⒄《红军在镇巴》(第一辑)第91-119页。

⒅《红军在阆中》第48-50、61页,阆中县委党史办1986年10月编印。

⒆《四川党史月刊》第3页,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1983年1月。

⒇《万源保卫战史料》第191页,万源县委党史办公室1984年8月编印。

(21)《白沙工农区党史资料》(第一辑)第30页-31页,白沙工农区委党史办公室1985年3月编印。

(22)《川陕苏区报刊资料选编》第194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4月成都版。

(23)同②

(24)林开征《在红军队伍里》,载《通江现代史资料选》(第一辑)第99-111页。

(25)《红军在镇巴》(第一辑)第111页。

THE END
打赏
海报
红四方面军收编地方武装纪实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之所以能从1932年冬进入川陕边境时的1.5万人发展到1935年春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的8万之众,就扩红方式而言,改编地方武装是四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