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直大夫唐芝荣

唐芝荣(1775-1859),字元润、德钟,号瑞圃,四川省平昌县驷马镇雷山场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官至浙江省处州缙云县知县、山东省登州荣城县知县,诰授奉直大夫。唐芝荣勤理政务,悯惜百姓,用恻隐之心深惴民意,宽恤之策关注民生,深得百姓衷心拥戴。

奉直大夫
奉直大夫

唐芝荣祖籍湖北省零陵县谭家沟,迁入四川后初居岳池县大水桥,再居巴州鼎山蔡家沟,继迁雷山场街家境贫寒,八岁时父亲唐永瑜去世,时常遭受到当地的一些有钱人阳大姓人的欺凌。为摆脱困境,母亲特意嘱咐他的两个哥哥唐元济、唐元清,弟兄之间一定要团结,一定要争气,再苦再累也要送弟弟读书,好有个出头之日。唐芝荣的两个哥哥当着母亲的面击掌立誓:“争一口硬气,就是去帮人、当佃田户,也要资助老三读书,以出人头地,不受欺凌。”

唐芝荣在兄长的资助下,勤奋好学,才智过人。民国《巴中县志》载:唐芝荣在阆中乡试中,文已脱稿,却被同场考生(权势之子)夺走,还遭到恫吓:不准他泄露此事,否则让他全家不好过。唐芝荣只好重新起稿,但时间已过,考卷无效。出榜后,夺其卷者获优考中举人。他眼见别人高兴,自己还不敢声张,想到没脸面见二位兄长,只得饮恨哭泣。但他兄长知悉原委后,并没有责怪他,还支持他复读再考。

皇天不负有心人,嘉庆十五年(1810),唐芝荣终于考中举人。道光五年(1825),取部曹大挑,授任浙江省处州缙云县知县,后改任山东省登州荣城县知县。此时,唐芝荣已年满五十。年迈力衰的兄长在送别之时,送给了他一句话:“做官要堂堂正正,莫欺压百姓;做人要清清白白,莫吃人害人。”唐芝荣深深明白兄长的良苦用心,将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铭记于心,以此鞭策、警戒自己。

唐芝荣时常和气一团,蔼然可亲。在山东做官期间,勤理政务,悯惜百姓。一次,一个犯偷盗行为的人被鞭打后,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唐芝荣间他:“你本是善良百姓,为何偷盗?”犯人回答:“实在走投无路,活不下去啦!”经查所述属实,此人家境贫寒,无米下锅,老母病重,财主逼债,迫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唐芝荣对其从轻发落,并派人送去粮食。唐芝荣用侧隐之心深惴民意,宽恤之策关注民生,受到了百姓的称赞。有一年夏天,唐芝荣视察监狱时,看到囚犯酷暑难熬,遂令定时“通风”。不料,有一要犯逃脱,按照律令唐芝荣应被革职。但上司来调查处理时,众多百姓纷纷前来衙门为唐芝荣求情,都说他是一个难得的好官。上司见唐芝荣深得民心,于是免除其处分,并官复原职。

道光三十年(1850),唐芝荣以“奉亲”为由改任涪州学政,奖劝诸生如亲子弟,成材者颇多。咸丰七年(1857)四月,以足疾难行告老还乡。唐芝荣卒子咸丰九年(1859),终年八十四岁,朝廷诰授其为“奉直大夫”。

唐芝荣对文章和书法均颇有造诣,梓里有他撰写的文昌宫(位于平昌兰草渡)序和永定桥(位于平昌土兴场)序,还有手书楹联(位于平西岳家双竹堂),至今让人竖指称赞。

参考资料:

1.《巴州志.校注》(1997年版)

2.《巴中县志.校注》(民国13年版)

3.《平昌文史资料第三期》(1996年版)

4.《平昌文化系列丛书》(2013年版)

THE END
打赏
海报
奉直大夫唐芝荣
唐芝荣(1775-1859),字元润、德钟,号瑞圃,四川省平昌县驷马镇雷山场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官至浙江省处州缙云县知县、山东省登州荣城县知县,诰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