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长赤镇(红四乡)李家寨兵事(下)

裘良骏乾隆六十年(1795)始任南江知县。他率乡勇堵御白莲教徒,保全南江百姓,功莫大焉,连任南江知县。

《(道光)南江县志》中卷《官职》:“裘良骏,江西奉新人,议叙。”“议叙”,即对考绩优异的官员交部核议,奏请给予加级、记录等奖励。

《(民国)南江县志》第三编《官师志·题名》:“裘良骏,江西新建人,乾隆六十年任。”新建即今南昌市新建区。裘良骏籍贯二说,不知孰是孰非。

《(民国)南江县志》第三编《官师志·政绩》:“裘良骏任南江知县,值贼匪猖獗,日夜堵御,军务旁午。迁城于李家寨,以保生灵,劳绩甚多。贼平,升山东知府。至今邑民犹思慕不忘。”

嘉庆八年(1803),南江境内流窜的白莲教徒基本被官府肃清。前知县裘良骏升迁山东任职(具体某府任知府无考),早已离开了南江。斯时及以后,数任南江知县均安于现状,也没有财力将县署迁回原治。“迄嘉庆戊寅,制军蒋始勘城垣,饬罗令督修,雉堞、衙署焕然一新。而屡载秋收不时荒歉,南江元气固未复也。”(彭晪《重修南江文庙纪略》)时间到了嘉庆二十三年(1818),惨遭白莲教徒洗劫的南江县,各行各业依然没有恢复元气。加之连年粮食歉收,老百姓的日子仍不好过。斯时,四川总督蒋攸铦向清廷上奏重建南江县城一事。嘉庆二十五年(1820)代理知县罗德严发动县民于旧城墙基址上砌筑了新城墙,一并修建了新县署。国家拨款在原治新筑了城墙、新建了衙署,县署再不迁回原治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嘉庆末道光初,县治才彻底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侨治,官吏才正式在原治办公,大批居民陆续入住,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为不忘李家寨对一方百姓的庇佑之功,官府将李家寨更名“惠民寨”。

在李家寨北门下,南江县人民政府立的大理石文物保护碑上记载,县署于嘉庆十六年(1811)迁回原治,此说实谬。县署何时迁回原治,嘉庆二十四年始任南江县教谕的彭晪在《重修南江文庙纪略》、嘉庆二十二年始任南江县训导的卫道凝在《募修铁佛寺序》中有明确的记载。彭晪、卫道凝既是当事人,也是见证者。他们记录的准确性是毫无疑问的。彭晪任南江教谕时,他的副手就是南江训导卫道凝。彭、卫二人任职南江前,二人曾经就是搭档——彭在保宁府南部县任教谕,卫在南部县任训导,二人均为当时知名文士,都曾为编修《(道光)保宁府志》提供南部县的素材,担任府志的“采访”工作。道光初年,彭晪开始采辑《南江县志》,道光七年(1827)成书。彭晪在南江任教谕职九载,卫道凝在南江任训导职多年,并且协助代理知县罗德严经理城工,彭、卫二人对南江县当时重大的人事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到了嘉庆二十二年,作为县治的李家寨,其吸附功能使寨下火神庙一带已是人烟稠密,俨然一个繁华的市镇。太平年月,当地民众便动议在李家寨募修文庙(学宫),旨在兴文匽武。训导卫道凝在《李家寨募修夫子庙记》一文中写道:

……南江嘉庆初年,兵燹后,徙治李家寨,官署、仓库颇具,独先圣之庙逾二十年未举。春秋有事,则寄位于关帝庙中,诚缺典也。《记》(即《礼记》)曰:“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又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其先师先圣。”及行事,必以币,由是言之,鸠工庀材,以新庙祀。

两三年后,县治迁往原治。曾经作为县治的李家寨,尽管官去署空,但寨下的市场依然热闹,生齿繁衍。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咸丰末年才逐渐萧条。

李家寨现存西门,高2.1米、宽1.5米、厚0.8米,用长1.9米、宽0.4米、厚0.4米的石条砌成;现存寨墙20余米,高3米、宽0.6米,为长1.5米、宽0.4米、厚0.4米的条石砌成。寨内还存县署大堂和甬壁、粮仓、监狱、关帝庙、夫子庙(文庙)、水井及望乡台遗址。2012年9月27日,李家寨遗址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1月,南江县人民政府立碑保护。

THE END
打赏
海报
南江县长赤镇(红四乡)李家寨兵事(下)
侨治李家寨,原县城的士绅、商户亦随之而来,一时李家寨居住人口达一千人之多。口粮可以在附近的大户家购买,但饮水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俗话说,山高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