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怀山之景点传说介绍

章怀山之景点:章怀寺、太子洞、状元包、木鱼包、塔子包、磨儿洞、漏米岩、莲花洞、喜鹊庙、锣盘石、月照三星。

1、章怀山顶有一座寺庙:章怀寺。鼎盛时寺中有田地六百余亩,僧人六百余众,庙产方园数十里。经过历代复修,殿宇壮观,塑像庄严,方园数百里皆闻。清乾隆嘉庆年间百姓捐资复修古刹。现在有古碑记四块,立于寺前撰记其事。

章怀山
章怀山

2、太子岩:距寺200多米远的山岩边,有一尊光滑突起的大岩石,似一朵巨型蘑菇,从天而降,寄生在险峻陡峭的山岩上。据历史记载,唐太子李贤被贬到巴蜀,最先在这里居住。每当晨曦初露的时刻,他就起床,梳洗完毕,捧书来到石上,面对旭日,诵吟诗文。顽石东侧天生一道向内凹陷的悬崖,崖壁正中有一石洞,四周无路可入,仅飞鸟方能栖息其间,远远望去,犹如一方银白色的大镜屏,悬挂在章怀寺的山岩边,人称此岩为太子岩。

3、晚清《仪陇县志·舆地志·古迹》记载:“太子洞在县东一百二十里章怀寺侧,为唐章怀太子读书处,洞中桌凳宛然。

4、太子庙。在太子洞下20米的山岩旁,有一块狭长荒草坪,遗留着庙宇基痕。过去此地群众为祭祀章怀太子李贤,修建了一座依山傍崖的太子庙。

5、状元包。寺右侧有一包名状元包。据传隋朝有位久考未中的白衣秀士,厌世为僧,与寺中殊尼妙香私自媾合,后该僧自刎于此包而葬之。该尼身怀六甲离寺出走,被云南行商收留遂生一子,后中状元,曾来此拜坟祭祖,故名状元包。唐李贤之后赠银修建其墓。可惜文革动乱时期,红卫兵将墓捣毁,坟前两对桅杆也被拉倒,墓内残存板壁精工雕刻有莲花数朵,残存字迹可见,现有一米二高的桅杆底坐完好如初。

6、木鱼包。寺前有一包,名木鱼包。包上原建有寺庙,寺周青松掩映,荫天蔽日,是僧人诵经之处,故曰木鱼包。

7、塔子包。寺左侧有一包形状如塔,故名塔子包,是七十二包最高的一处。

8、磨儿洞。塔子包下,有一天生连二洞,宽数十丈,冬暖夏凉,搪风闭气,天生此洞,为历代乞丐栖身之所,直到解放。距寺庙150米处有一个磨儿洞,至今还摆放着石磨,过去没有机器打米磨面,寺里僧人在这儿推磨碾米,洞中流水涓涓,清彻透明,饮之沁人心脾,供寺中人饮用。

9、漏米岩。前行数百米,有一岩名漏米岩,相传古时有一贫民居此,时值暮冬,北风呼啸,松涛怒吼。全家人饥肠轱辘,无奈之际,只好朝天祷告。祷告刚毕,忽见松根之下岩缝有米粒滚出,遂拾之。天天如此,刚好可全家糊口,约有年余。当地一财主听说后,将贫家逐走,霸为己有。遂命家人用锉凿之,米粒却颗粒全无。其眼至今犹存。故诗曰:“漏米千古闻传说,贫奴今人世鄙薄。奉劝世人勿妄贪,能得过时时且过”。

10、莲花山莲花洞。章怀山侧峰有一莲花山,山下有一洞名莲花洞。据传,有一牧童牧牛见洞中莲花怒放,金光万道。牧童依牛背而采之,被吸入莲花之中化成莲花石,悬于莲花洞顶。后人塑菩提祖师像坐于莲花石上,百姓数百年焚香礼拜,历代香火不绝。解放后龙氏平民居住,直到90年代初才搬出洞中,在洞外建立新瓦房一幢。现洞中仍有一架木仓,供龙氏装粮。

11、太子岩之南有一峰名轿顶包,其包像一座官轿故而得名。下行独立一峰,像一条玉龙横于空中。上有一石,方圆一丈余,像一枚平放在龙背上的玉石。中有30公分,用物敲击,发出清脆悦耳的锣声,人们管它叫锣盘石。石下天生一悬崖,形如弯月,故曰月亮岩。前有一山坳,天生突兀三个小土包对着月亮,故名明月照三星。

THE END
打赏
海报
章怀山之景点传说介绍
章怀山之景点:章怀寺、太子洞、状元包、木鱼包、塔子包、磨儿洞、漏米岩、莲花洞、喜鹊庙、锣盘石、月照三星。 1、章怀山顶有一座寺庙:章怀寺。鼎盛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