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镇)历史

梁永镇,今巴中市巴州区东南部。出巴城东,经白塔山,过大茅坪镇24公里40分钟车程即到。现出巴城南行,上巴渝高速不到二十分钟,便可到达。

早在三千多年前,巴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先秦时期,就有板楯蛮人(前称巴人,后称賨人)活动频繁。

古梁永地域平面简示
古梁永地域平面简示

一、梁永(镇)宋代之前的历史演绎

梁武帝(肖衍)六年(525年)至元帝元年(552年)于梁大溪(置县而得名)西三里(今斑竹院)置梁大县27年,属归化郡,后移巴郡宕梁县(《巴中县志》载)。大约在隋朝中年(600年左右),又在今李家坝(现梁广村)置梁广县(广坝卵石上面)。后因避隋炀帝杨广讳又改称梁大县(《巴州志校注》中记),矮墩子、高墩子就是那时为方便通行而先后建成。后来,一场特大洪水将很小的梁大县城淹没冲毁。

中唐时期(700年左右),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人们又在二龙溪上(相传溪中潜双龙得名)、中嘴山下又建成梁大县城(原驷马村)。《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可惜好景不长,唐天宝年间(755-763)发生了“安史之乱”,以讨杨国忠为名的乱军攻下长安。一支乱军一路追赶南逃的玄宗,出长安,沿米仓古道,走恩阳,经三江,过矮墩子,上长胜(鼎山),被梁大城挡道,先锋上报主帅,主帅思之不可扰民,便挥毫草书四字“绕城而过”授之,先锋得到主帅密授,错将草书的“绕”字认作“烧”字,于是趁半夜一把大火,焚烧了梁大县城,造成尸骨遍地,瓦砾成山,生存者四处逃亡,没有人烟,近三百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安史之乱后,祸乱继起,兵革不息(后黄巢之乱25年),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蜀川巴地因道路阻塞,恢复发展更迟、更慢。

从县志、巴志记载中和民间传闻中可以肯定:古镇盛唐以前是古巴人繁衍群居鼎盛时期,由于两溪一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人丁兴旺,又加之四周环山林密,蛮洞密布,所以会出现三次兴建“梁大”之史。
 

实地考查,此三地适合《考工记》中古代置县(邑)的条件和要求:

1、水土资源丰富,可耕可种,宜居宜行;

2、防御性强,傍山可退可藏,东西两面溪沟便于竹木圈栏防严;

3、迷信王道厚土,选址之土斗量秤称;

4、符合古代“五里为城(国)、二里为邑(县)”之说,邑内设衙门、黉门(学校)、寺庙、护差(军队);

5、邑中因地貌地形圈围人口在二三千人以上。

北宋时的“仁宗盛治”(1010-1063),经济文化最为繁华时期,国泰民安,古镇人们将铜鼓山下,高墩子上,从穿心店到穿巷子近二十户人聚居处的九尺多宽的巷子两边,进行柴米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交流,确定3、6、9日逢集互贸之地,仍称梁大。

THE END
打赏
海报
梁永(镇)历史
梁永镇,今巴中市巴州区东南部。出巴城东,经白塔山,过大茅坪镇24公里40分钟车程即到。现出巴城南行,上巴渝高速不到二十分钟,便可到达。 早在三千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