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田野调查视角管窥巴中巴文化

四、凿崖为室的丧葬风俗

远古时期,临水而居的巴人以船棺葬为主,比如重庆的冬笋坝、广元的宝轮院等地,发现了大量的船棺葬土墓群。而川南的僰人,则是以支托、凿穴等方式将逝者棺木置于高峻陡峭的崖壁之上,称为悬棺葬。悬棺葬在川、鄂、闽、赣、滇均有分布,以长江三峡地区的奉节夔门至宜昌南津关一带为胜,尤以巫溪县的剪刀峡、庙峡一带为最。从现有田野调查的资料看,巴中地区的远古巴人凿崖为室,将逝者遗体送入崖洞内安葬,谓之崖墓葬。崖墓葬虽然不是巴中地区所独有,但它却是巴中地区巴賨先民的主要丧葬形式之一。

1.广元昭化宝轮院、重庆巴县冬笋坝的船棺葬情况

巴地多水,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船的样式在巴人的船棺墓中得到体现。据重庆市博物馆《历史考古文集(1950~1984)》记载:1954年6月,前宝成铁路文物保护委员会在昭化宝轮院、前西南博物院在巴县冬笋坝同时发现船棺墓葬,两处共发现完整的船棺5具。在巴县冬笋坝墓葬区,清理出52座墓葬,其中船棺尚保存或部分保存的有4座,从随葬品的排列、种类、形制,船木的腐朽痕迹等推断,考古专家可以肯定的还有13座船棺葬,疑似的13座。在广元昭化宝轮院墓葬区,清理15座墓葬,其中有9座为船棺墓。两处墓葬区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铁器、竹器、木器、漆器等。专家推断这两处墓葬区同属于秦灭巴蜀以后的战国晚期,并延续到秦、西汉初年。

2.宜宾珙县麻塘坝的悬棺葬情况

在四川,悬棺葬是古代僰人的一种葬制。僰人是巴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川滇黔地区。四川宜宾市境内的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悬棺葬也是古代崖墓葬的形式之一。其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珙县僰人悬棺的核心部分在珙县洛表镇西南麻塘坝,现存223具,以木桩悬棺为主。壁上还有密如蜂眼的桩孔遗迹和红色彩绘岩画200多幅。

3.巴中地区的崖墓葬情况

在巴中地区,远古巴人主要的丧葬形式是在石壁上开凿洞穴,将逝者安葬,称为崖墓或岩墓。崖墓在我国分布众多,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西汉后期开始迅速发展,至东汉为盛,经过蜀汉两晋南北朝,在很多地方一直延续到明清。生活在巴中地区的巴人被学界称为板楯蛮,所以当地人又称崖墓为蛮子洞。

国家文物局编纂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中对巴中地区东汉时期的崖墓作了详细记载。笔者根据记载进行了统计:巴中地区10座以上规模的崖墓群有27处554座,10座以下规模的崖墓有55处244座。据参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巴中地区几乎90%的村、组都有崖墓葬,这些散存于民间田野荒林的,均不在此之列,可以推测其数量是很大的。

现将录入《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的巴中地区东汉时期崖墓葬的情况胪列于后,以备同好参考(2009年后的行政区划调整及名称变更在此不作说明)。

巴州区24处,分别是和平场乡新庙山崖墓群38座、马马堆崖墓群13座、谢家湾崖墓群14座,中兴乡石板梁崖墓群18座、石柱村崖墓群11座,大罗镇猫洞子崖墓群16座、七孔子崖墓群14座,化成镇松树嘴崖墓群18座、化成水库崖墓群126座,天官乡罗家磅崖墓群19座,奇章乡石梯坎崖墓群17座,司城乡赖家河崖墓群13座,花溪乡陡嘴子崖墓群14座,白庙乡梯子岩崖墓群13座,店子乡板田梁崖墓群12座,平梁乡白岩村崖墓群12座,舞凤乡牛角寨崖墓群27座,曾口镇石坝岩崖墓群11座,玉山镇大营村崖墓群15座,鼎山镇白胡子山崖墓群10座,梁永镇松林坡崖墓群13座,青木镇梁家嘴崖墓群14座,花丛镇走马梁崖墓群21座,柳林镇檬子垭崖墓群18座。通江县1处,民胜镇李家坝崖墓群16座。南江县1处,长赤镇丁家梁崖墓群20座。平昌县1处,六门乡石银河崖墓群21座。

4.以恩阳区赖家河崖墓群为例,蠡测巴中地区汉代崖墓葬的特点

赖家河崖墓群,位于巴中市恩阳区司城街道办事处印合村四组,分布在长120米,宽18米,距水面高10米的赖家河钻洞子崖壁上,占崖壁面积2160平方米。东汉开凿,坐东北朝西南,呈横向错位排列,共13座。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笔者试从外观形态、空间大小、内部构造、纹饰雕刻四个方面浅说巴中地区这一时期崖墓葬的一些共同特点。

①外观形态。墓门为方形,具有多层门楣,而且这些门楣开凿比较规整,一层与另一层门楣基本平行。墓门上方石壁上刻有“人”字形“风雨槽”,是仿木建筑中的“人”字水屋顶。尤其是M13号墓的门楣仿木结构特色鲜明,其雕刻形制悬山式“人”字水屋顶,立柱,柱上架枋,枋上立斗拱,斗拱托梁,梁上为椽。②空间大小。崖墓在古代的普通民冢中很常见,墓穴也十分简易,直接凿空山体,可容一棺即成,有的则直接利用天然的洞穴。巴中地区的汉代崖墓多为单室墓,偶有双室墓,均开凿规整,墓室空间普遍较大,有很充裕的地方可以放置随葬品或祭祀品。以赖家河M6号双石墓为例,其墓有三层门楣,双室。左室长3.4米、宽1.35米、高1.4米,右室长3.3米、宽0.97米、高1.4米。有墓道,疑为夫妻墓。③内部构造。该崖墓群墓室的内部几乎包括了巴中地区所有的墓室内部结构类型,有仿木结构“人”字水顶、穹窿顶、券拱顶、平顶四种形式。墓室正面内壁刻有方形壁龛,可呈放供品或墓主人生前所用生活品。墓室侧壁凿有石棺台,其作用是安放逝者遗体。部分墓室侧壁还凿有石灶台,比如M3、M7号墓。④纹饰雕刻。该崖墓群雕刻精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如在M2号墓门框旁雕有跪羊纹饰,M6号墓右壁阳刻武士像三尊。在M7号墓室左侧壁石灶台旁阳刻三尊人物像,在石棺台侧壁正中阳刻二人物,双手向上托物。M9号墓门两侧壁阳刻着两尊门吏,戴帽着袍,作拜迎状。推测这些雕刻是模仿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古人“侍死如事生”的观念。在部分墓门的外壁,比如M1、M3、M7、M8、M9阴线刻有鸟、兽、鱼纹等。其中双鱼戏游纹饰,有富裕吉庆之意,象征人畜兴旺,多子多孙。

巴中地区的其他崖墓群(室),其形制、大小、结构等差异不大,不同之处主要是纹饰雕刻的内容,比如舞凤乡牛角寨崖墓雕有仆人牵马、墓主人骑马等图案,柳林镇檬子垭崖墓M9墓室壁刻有浅浮雕八卦图等。已发现的巴中地区东汉时期的崖墓封门石绝大部分已荡然无存,墓室内没有出土过任何随葬品,也没有人骨残骸或棺椁的残片,但它仍具有极高的历史、雕刻、艺术价值,是研究东汉时期川东北地区巴賨先民丧葬习俗的宝贵实物资料。

五、北上南下的交通路网(略)

(作者:彭从凯,来自:http://www.bznews.org/wenhua/202106/368227.html)

THE END
打赏
海报
以田野调查视角管窥巴中巴文化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约公元前11世纪,巴人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因为巴人的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最终商纣王朝覆灭。“武王既克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