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是个戏窝子

四、玩友班社兴起,恩阳戏剧达到鼎盛

恩阳人会生活,日子过得很悠闲。喜欢川剧的同道者,他们觉得这事儿没有那么高大上,也没那么庄重崇高,有玩出什么名堂的使命感,他们只是觉得就是玩,有爱好一起玩,成为玩友。会玩,能玩,慢慢玩,“川北戏窝子”的名号就玩出来了。其实,艺术本质上是玩。

恩阳人喜欢戏剧,有历史因素,早在元明时期,恩阳皮影、端公戏和爨坛戏十分流行。清光绪年间,恩阳麻石垭有一陈姓人家,乃书香门第,家有三个儿子,长子陈登文和次子陈登典均是拔贡生员,唯独三子陈登翰,虽苦读四书五经颇有才学,但他不爱仕途,偏好川戏。他在学业有成之时,不听兄长劝阻,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去拜通江县的川戏艺人熊某为师。他跟随戏班数年,苦练川剧生旦净末丑表演和鼓板锣钵琴演奏。学成之后,他回到恩阳,耗尽家资招募人才,购置戏装行头,组建了一个川戏班子,时常在恩阳及周边乡镇演出,深受乡民欢迎。陈登翰川戏班子的演出成功,激发了恩阳川剧玩友创建班社的热情。“文林园”“同心园”“仁义园”三个川剧玩友班社,就在几位玩友的各自努力下建立起来了,常年开展川剧坐唱。

在恩阳,川剧活动场所星罗棋布,逐渐兴起的川剧演唱班社遍及全镇。镇上的财神庙、王爷庙、张爷庙、文昌阁、三圣宫、万寿官与恩阳河南北两座禹王宫内,都建有垂脊翘檐、斗拱架梁、藻井罩顶、彩绘浮雕的八处古戏楼,给川剧和其他舞台艺术的表演提供了充足的场地。

除过往古镇的外地戏班常来登台献艺之外,每逢过年过节,各种庙会和镇上各行业帮会庆典,都要邀请一些川戏班来唱大戏。自清代到民国,川北义泰班、南充庆泰班、西充祥泰班、南充晓字科班、西充三益科社、合川群林科班、南充鹏程科社、西充大同科社、南部盐亭的震新科社、南充永庆乐班、阆中罗度伦班、仪陇亦乐科社、渠县汪鹤龄班、王家场筱碧凤班、巴中畅叙科社等著名川剧班社就常到恩阳演出,不少著名川剧艺人给镇上民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逢镇上大的庆典演出,各地乡民不分远近都要前去赶会看戏,台上锣鼓喧天,台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特别是二月间的文昌会,有时是两套箱子打“滚台”(即两个戏班在同一戏台上轮流竞演)。这个戏班结束,那个戏班就开始;这一方收场,那一方立即就摆场;这一方收锣,那一方马上就挂锣。两个戏班,比哪个的演艺高、行头好、戏目多,锣鼓打得称展(好的意思),一个不让一个。台上越演越起劲,台下越看越高兴。虽是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但台下还是有很多看戏的人被挤得大汗淋漓。

同时,恩阳的川剧活动也辐射到了周边各乡镇。与恩阳毗邻的明扬、兴隆、司城、石城等乡的川剧爱好者都纷纷挂出了川剧玩友班社招牌。班社的壮大,川剧演唱更普及,观众更方便享用,其氛围更加浓郁。

是种子,必定要萌芽;是花朵,注定要开放。一条河流,水流不会停下脚步。

恩阳的戏剧(川剧),长期积淀,班底雄厚,戏迷广众,没有因为新中国成立随庙会、茶馆等不合时宜的东西一并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戏曲工作。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专业召开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发布恢复和发展戏曲事业的指示。巴中也立即召开全县戏曲艺人和爱好者(玩友)代表会议。

会议之后,巴中县、恩阳镇同渔溪、清江、曾口、玉山、鼎山、茶坝、花丛等区先后成立各级戏曲改进会。曾经流落外乡和改行易业的川剧艺人们从此进了自己的剧团,社会上有了地位,生活上有了保障,个个精神焕发,又英姿勃勃地活跃在巴中的川剧舞台上。

当时,巴中的主要川剧团有县级专业川剧团和乡镇业余川剧团两大类。1952年巴中全县有巴中、恩阳、曾口、清江、渔溪、玉山、化成、梁永等8个川剧团,因“到处演,不便管理”,1953年县里决定,“全县只成立两个职业剧团,即巴中人民剧团和恩阳大众川剧团。恩阳大众川剧团,1950年,由恩阳镇原”大众音乐社“的川剧玩友、流散川剧艺人组成。县内其余川剧团改为业余剧团。说明,县里对恩阳川剧充分认可。

恩阳川剧团成立后,排演了大量节目,深受老百姓喜欢。当年的戏迷回忆:恩阳大众川剧团的照明条件堪称一绝,是两盏亮晃晃的煤气灯。煤气灯将黑夜变成了白天。除现在的恩阳中学是煤气灯照明上晚自习外,党、政工商税务、粮食、百货、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律用桐油灯盏、煤油灯。其剧场王爷庙天井,既不能遮风挡雨,又没有座位。下雨天台下观众披蓑衣、戴斗笠、撑起油纸伞;三伏天头顶大太阳,全神贯注盯着戏台,虽然雨水、汗水湿透衣裳,仍然看得或喜笑颜开,或泪流满面,开心极了。剧团除常规每晚演出外,一、四、七逢场天加演早、午两场。可以想象那是什么盛况与景象。

1959年,恩阳大众川剧团与巴中川剧团合并。但恩阳的戏迷还在,川剧高亢的韵律还缠绕在众多戏迷的心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复苏。1980年,恩阳镇上的川剧爱好者、改行在企事业的川剧团演员和一些流散艺人又组建起自负盈亏的恩阳川剧团,常年在镇内外各地演出,恩阳戏剧又春意盎然。至上世纪九十年起,观众逐渐离开戏剧,剧团解散。但一批川剧爱好者,依旧以坐唱的方式,坚守在古镇上,保留那枚火星,期待着恩阳戏剧再度花开满园春。

今天,人们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现代文化潮汐的冲刷,从喧嚣、浮躁的日子回游上岸时,传统文化的魅力又逐渐彰显。当生活需要慢,一杯茶、一段戏,成为奢侈时,戏剧原本是慢生活的享受,是玩友们的玩,又悄然来到身边,生旦净末丑,是我们原本夸张的表情。

相信恩阳这川北戏窝子,还会焕发新的光彩。

来自《巴中日报》,作者:阳云

THE END
打赏
海报
恩阳是个戏窝子
人们说恩阳是个戏窝子。 恩阳咋成了戏窝子?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缠结,总想探个究竟。在今天娱乐多元化,人们追求快节奏、刺激的生活,戏剧普遍冷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