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沙溪十年》,来自“沙溪嘴轶事”公众号,主要包括金匣潭落飞机、过溃兵、解放、“土匪”打沙溪、挺包河血案、土改工作队员之死、镇压几件事情,值得一读。
镜头一:金匣潭落飞机
一九四六年,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一天下午,沙溪嘴的天空出现一架飞机,好象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盘旋。从王坪到廖坪到苏坪,经牛眠城、彭家岩、漩波溪、秦家塬,再到王坪、廖坪,周而复始。当地老百姓引为奇观,驻足观看。盘旋了不知多少圈,飞机越飞越低,机身上中华民国的国微清晰可见。直到黄昏,飞机最后降落在沙溪嘴河里金匣潭的沙滩上。
奇迹!真是奇迹。在沙溪嘴这样一个山峦密布,群峰耸立的山区,飞机成功迫降,居然毫无损伤,机组人员和乘客安然无恙,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其实飞机在沙溪嘴周围盘旋那么久,其目的是把机上的汽油烧尽,以备迫降时不致引起大火。
沙溪嘴的人都传说,飞机之所以失事,是因为指南针掉了,找不到方向,所以只能迫降。
五里四山的乡民蜂拥而至,把飞机围了个水泄不通。余小时候曾听到在李玉平家帮工的本家李容华讲:飞机降落后,李玉平的大儿子飞奔到金匣溪,分开众人,来到飞机前。机上的人员惊魂未定,舱门紧闭,看到李家奇在招手,驾驶员从窗子上伸出头来,询问这是什么地方。李家奇详细地回答了驾驶员的问题,并邀请机上的人到自己家去。旁边的人也介绍了李家奇的身份:当地最大的财主、大善人、号称“李连长”李玉平的大公子。机上的人打消了疑虑,愿意前去歇息。当即李家奇找了几乘滑杆,将所有人员抬到了李家大院。
这些人在李玉平家歇息了几天后,李玉平又找人将他们连同行李送到了通江县城。
李容华说:飞机上的螃蟹有碗口大,从来没见到过有那么大的螃蟹。山里人当然不知道这是阳澄湖大闸蟹。
飞机上的一些重要部件基本上拆了,送到了县城。没过几天,一场暴雨,沙溪河涨大水,飞机被冲到金匣潭的深潭中,被河沙污泥掩埋起来。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人潜水下去,拆了些镔铁出来,余也曾见过。
镜头二:过溃兵
一九四九年隆冬,雾霾深锁,寒风阵阵。
一队队穿着黄军服的士兵,象蝗虫一样,密密麻麻出现在沙溪嘴的山间小道。
队伍里有骑马的长官,有拄着拐棍的伤兵,有骡马驮着的辎重,偶而还有坐着滑杆的官太太。一个个风尘满面,神情颓废,目光呆滞,迈着沉重的步伐,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这些兵是从庙坝场的山里出来的,沿盐进河而下到达沙溪嘴,从沙溪嘴到王坪,下关王庙至文胜,沿月滩河向通江县城而去。
队伍过了四天四夜。沙溪嘴的老百姓站在高高的山梁上,用奇怪的目光注视着这些不速之客。
“吔!这莫要变天了!”人们悄悄地议论着。
后来,沙溪嘴的乡间偶而有一些开了小差的逃兵,带着枪枝弹药,操着不同的口音,向当地群众换东西。他们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吃的,穿的。人们这才陆续知道,这些兵是胡宗南的部队,从大巴山向重庆、成都撤离。他们原本是在大巴山抵挡共产党贺龙部队的,那知刘、邓大军从湖南入川,进军重庆,抄了胡宗南的后路。胡宗南一看,形势不妙,连忙从大巴山撤退。
当然,“兵败如山倒”,没过多久,解放的红旗就插遍了大西南。
挺包河血案,你讲的有误,3个解放军根本不是在挺包河牺牲的,是在周家园一个当场死了的,还有2个逃出来在村子里死了的,我知道全过程
很好,知道过程,麻烦请提供一下,我好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