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光

杨载光,1901 年出生于通江县杨柏乡(今杨柏镇)一文贡生家庭。

1929 年,杨从南京金陵大学农科系毕业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当年秋天参加了中山同盟会、“五四”青年促进会进步组织。并随同进步青年到江、浙、沪等地一带进行宣传工作,参与了上海“五四”青年学生运动和“五七”工作罢工运动。

1930 年,杨愤恨汪精卫等人以权势镇压学生、青年、工人的革命运动,便离开上海,回到成都。不久,受绵阳县军阀 29 军军长孙德操邀请,担任军部书记官,后又在 29 军 21 团任参谋长兼书记官。

1931 年春,杨应军阀孙正的邀请,担任棉竹县建设局局长之职。此时,值红军南下之时,为顾全大局,维护红军势力,他在广泛发动群众努力生产,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组织各界人土节衣缩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发给红军每人 2 元大洋及捐赠了大批物质,支援红军作战;在广泛组织地方武装,积极配合红军作战的同时,又先后动员和组织了一批绵竹儿女参加了红军,为壮大红军队伍作出了贡献。

1933 年冬,杨通过与红军的多次接触,看到国民政府贪脏枉法,腐败无能,加之各地军阀混战,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便自动辞去棉竹县建设局长之职,携家眷离开棉竹,在西充定居 3 年。期间,曾任征收、教育两局局长职务。

1937 年春,杨由西充县弃官返回巴中县从事教育工作,创办了巴中县中心国民学校并任校长。两年后,与他人共同筹建了巴中县中学校高中部,并任教导主任兼生、动及初中部的动、植物和史、地、公、治等学科的教学工作,直至 1947 年。之后,他在通江中学校任训育主任,因厌恶旧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便弃教返回杨柏乡仙人嵌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并创造了棉花亩产 160 斤的高记录。

全国解放后,杨以积极分子身份被选人土改工作团,先在巴中清江区开展反旧立新、打土豪、反封建半殖民地的改革工作,随后回通江在铁佛区进行土改工作。土改运动中,他认真贯彻执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孤立消灭地主,保护工商,有领导、有秩序改变封建十地所有制,成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与扩大农业生产”的总政策,动员当地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土改运动。清江、铁佛区经过土改运动,农民生活初步改善,冬季生产和春耕抗旱的热情高涨。

1952 年 4 月,杨被选为通江县第三届一次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同年 11 月当选为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党外副县长兼县第三届二次各代会副主席。1953 年 6 月再次当选为县第四届各代会副主席。

1955 年 9 月当选为县人民委员会第二届党外副县长兼县第一届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在这任职期间,他在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农业互助组,开展“万户千组一百乡”的劳动创模活动,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宣传农业十项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普选,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等工作中,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他利用在大学里所学的农科知识,亲自深人到农村第一线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实验,推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使全县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经济作物的产量和产质得到较大提高,并在全县涌现出了如棉花生产模范黄明旭、李步坤,水稻生产模范周国瑞等先进代表。

杨载光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练书法时,注重基本笔画的训练,专从笔画少而不易写的字开始,力求运笔如神,独得其妙,并综合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通江与巴中县交界处的界碑,就是他所书。其字被行家赞称:功底厚,笔力雄。

特殊时期,将他定为右派分子,撤销副县长职务,留守机关劳动监督改造。后因病无法在县政府劳动,经上级党委批准回杨柏由子女照顾养息。又被当作“走资派”、“当权派”揪出批斗, 1967 年 12 月 26 日逝世,享年 66 岁。

通江县革命委员会于 1979 年 5 月为杨载光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发给“革命工作人员死亡证明书”,并补发抚恤金 360 元、安葬费 100 元。

THE END
打赏
海报
杨载光
杨载光,1901 年出生于通江县杨柏乡(今杨柏镇)一文贡生家庭。 1929 年,杨从南京金陵大学农科系毕业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当年秋天参加了中山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