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摄,左一为晚年的叶良一将军,中为时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刘健公先生,右为时任巴中县副县长钟定九先生
1958年摄,左一为晚年的叶良一将军,中为时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刘健公先生,右为时任巴中县副县长钟定九先生

叶良一(1884年~1973年),名世元,字菁年,原巴州粉壁场(今属平昌县)人,民国8年(1919年)迁入巴中县城定居。出身于中产家庭,祖业在粉壁场有数十亩田地,父亲粗通文墨,也很开朗。他父亲一心他读书成就功名,为祖宗争光,先带他在粉壁、清江渡和巴中读私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巴州高等小学堂,应童子试,只想考中秀才。就在这时,科考停止,提倡新学,遂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赴成都考人四川陆军弁目队。次年转入四川陆军学堂,分在炮兵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毕业,由四川督练处拨到陆军17镇炮兵营见习三月,于1909年(宣统元年)正月任炮兵右队排长。叶良一自此步入仕途,开始了精彩的一生。

一、巧遇朱德

1905年,叶良一在成都陆军学堂巧遇成都体育学堂的朱玉阶(朱德),从此相识相交。1909年(宣统元年)春,叶良一在清朝成都新军中任炮兵排长时,因仪陇县举人、秀才反对新学,朱德辞去新式学堂工作,另寻前途,到成都找到了叶良一。叶良一约在军中任职的同乡李劲枝、吴震二人与朱德在炮兵阵地的桃花林中相见。叶良一说:“云南讲武堂今年开办,它地处边境省份,毕业后好找事做。”朱德同意。临行,叶良一将筹措的大洋两百块赠与朱德,以资盘缠,李劲枝还送给朱德一把油布伞、两双布鞋和一盒茶叶。朱德感谢地说:“亲不亲,故乡人啊!”

1916年,讨袁护国战争胜利后,叶良一升任川军旅参谋长,朱德己任滇军旅长,他俩又相会在成都。一个礼拜天,朱德、刘伯承、吴玉章、李挽澜、叶良一结伴踏游杜甫草堂,朱德诗兴大发,即兴吟道:“天下为公,公盖日月。”吴玉章说,“谁吟对下句?”叶良一颂道:“同心护国,国运恒昌。”

1926年夏,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朱德由德国留学回国后,受中共中央委派回四川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8月下旬,朱德与陈毅在万县谋划国共合作事,不久发生了“九五惨案”。朱德在万县军部打电话给驻防重庆的叶良一,希望重庆民众声援,一致抗击英帝,叶良一接到电话,午夜给《新蜀报》社打电话,询问对万县惨案是否在头条报道,消息中标题是否醒目。凌晨给万县军部发去“坚决要求英国严惩祸首,赔偿损失,维护国家主权并扣留肇事英舰两艘”的通电。9月6日,叶良一率本旅水军两个团,登上炮舰待命援助万县。11月中旬,朱德抵重庆,下榻第2混成旅部,组成了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委,由杨闇公任书记,朱德、刘伯承任军委委员,决定配合北伐,适时举行泸(州)、顺(庆)起义。

1958年12月15日照片,(前排左二)叶良一欢送二野南下干部、时任中共巴中县委副书记李钰调职留影。
1958年12月15日,(前排左二)叶良一欢送二野南下干部、时任中共巴中县委副书记李钰调职留影。

1926年12月初,朱德同叶良一在重庆参加了国民党(左派)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朱德当选为执委后,邀请叶良一、漆南薰、杨闇公三人在便衣卫士陪同下,登上琵琶山,谋划革命事宜。朱德对叶良一、漆南薰、杨闇公说:“广东国民政府中央和中共中央将迁到武汉。这次见面后,我将辞去军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职务,到武汉工作。杨闇公主持四川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工作,请良一兄多多关照、扶助。”叶良一道出自己的心里话:“头上有青天,做事须循天理;眼前皆赤地,存心不刮地皮。”杨闇公说:“与叶公共事,心情舒畅。”朱德又说:“我找到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三年前,在德国首都柏林,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叶良一第一次从朱德口中听到了周恩来的名字。

0 thoughts on “叶良一先生二三事”
  1. […] 叶良一(1883年—1973年),号菁年,川北人称“白胡子”。叶良一出生在清末一个农民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私塾的秀才,1905年秋,他与朱德,字玉阶一起,先后在阆中和成都应试,玉阶录取成都师范学堂,后考入云南讲武堂,良一直接考入清廷开办的成都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1915年讨袁声起,良一受张澜函邀,弛赴南充组织四川讨袁护国军,任十二团团副兼司令部参谋,1917年他与护国军二师四十三旅少将旅长李挽澜(巴中人)率兵四团与一师刘湘率所部四团在川南泸县激战。1920年春到1925年夏,良一先后在南江、金堂两县任县令。1949年他组织各界知名人士在川东北迎接和平解放,人民免遭生灵涂碳。 […]

  2. […] 刚解放,百废待兴,当时基层人民政权尚未完全建立,他大胆使用赵济刚、李子猷、叶良一等一大批民国时期的军政人员,以个别交谈和会议引导等方式提高其政治觉悟,使之大胆积极地工作。他求贤若渴,爱惜人才,有人推荐原县立中学国文教员王厚安任解委会秘书,经过考察,确有实学,便加使用。不久,厚安病故,王亲自主持召开追悼会,予以厚葬。渔溪寺有人控告乡解委会财粮委员张心璧贪污公款,送县管押。经过调查,纯属诬告,立即释放。后见其年轻有才,为人诚直,便决定留在县府工作。兴隆乡解委会主任喻英华,被人控告为反革命分子,呈报恩阳土改工作团要求枪决。他接到报告后,见喻年纪尚轻,材料疑窦不少,批示“反复核实”。后查明确系挟私诬陷,未给任何处分。其后,喻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3. […] 1942年抗战中期,巴中地方势力当时分新旧两派,摩擦由来已久。旧派以李宗航、叶良一、李子猷、李敬临等人为代表,李宇航任巴中参议会会长,叶良一任副会长,实际左右地方事务的是驻会参议员李敬临。李掌握巴中教育数十年,通、南、巴社会名流和省内外一些政界人士多出其门下。李为人性格内向,修养极深,政府重要会议,必邀参与,听取意见。伊正襟危坐,若有所思,不作笔录,可记忆力惊人。会议毕,议者询问他的看法,则往往矢无虚发,一鸣惊人。因此,地方人戏称为“红胡子李敬临”。巴中新派南、西、北路以赵济刚、蔡黄囊、钟丽泽、郭受之等为代表。赵思想进步,在化成奇章坝创办“奇章中学”,该校多数教职员工和大部分学生是地下共产党人。新派人物不满旧派长期把持地方事务,就拉拢一批年富力强的社会活动对着干,以新的姿态欲革旧故。然蒂固根深的旧势力却不为所动。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