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春在镇历史沿革
从擂鼓寨山下己发现的一些石斧和烧结土,可以推断,这里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县地。南朝属诺水县。唐置通江县,春载即 …
阅读更多从擂鼓寨山下己发现的一些石斧和烧结土,可以推断,这里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县地。南朝属诺水县。唐置通江县,春载即 …
阅读更多明末清初,民间习惯酿醪糟、酊缸酒,境内以白衣小角楼小酢酒著名 平昌县志 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鸣琳及张太母从江西宜黄挑担煮食元宵辗转来到白衣。稳定之后,兴吴氏酒坊,帮助乡 …
阅读更多明清以前,南江全县共有21铺,诸铺递(即驿站铺递)“旧设今废”,至道光年间,只余下了旧7铺。现元潭镇即旧铺中的元摊铺,清道光《南江县志》上卷记载:元潭铺“在县南”。 1951年,置元 …
阅读更多天池源于天池寨,地处演禅寺村。寨顶四面陡壁,唯东南和西北可入寨,易守难攻,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寨顶唯有一亩田池,池水四溢,清澈见底,常年不干,传说武则天称帝时,洗脸的金 …
阅读更多因乡政府地处山梁,梁似“乌梢蛇”,故原名“乌梢背”,后因名字不雅,改名龙背。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龙背拱桥河拱桥修成。 清咸丰六年建场,民国初属玉山乡。 民国28年,属顶山乡。 …
阅读更多关渡乡古称“黄梁垭”,因在米仓古道的重要支线上,过往行人常在此歇脚住店,买卖逐渐兴隆,人口逐渐密集,场镇日趋成型。 至明清,场下有一条河,名灵江河。相传清朝本地有一佘姓官员由 …
阅读更多1958年秋天,南江县第四中学在正直区诞生了。她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多块好省的总路线精神的具体体现。 校舍是借用正直小学王爷庙的几间房子作教室、宿舍和教职工的办公用房。课桌、凳子 …
阅读更多涪阳原名符阳,因地处符水(潜水)之北,符特山之南故名。“五四”运动后,人们以水会意,更符为涪,即今涪阳。 北魏正始中(504–508)始建符阳县并置奇章郡,由于无人户寄理渠州(今渠 …
阅读更多因箭杆村与平岗乡铜岭村边界处,有一座长2米、宽1米、高约50米的石板桥,又名高桥。 高桥乡原名神潭溪,1951年置神潭乡。 1955年箭杆村试点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取名高桥社。 1958年9月破 …
阅读更多“北极”,古代此地有一个小名称之为“拱极庵”。清朝道光年间碑载“金鸭岗下,有左刹马”。故曰“拱极”。当时,河南少林寺伏和尚,法名戒清,云游到此,募化筹资建规模巨大的寺院,命曰“北极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