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古城遗迹——江口街头
武官衙门东侧数十步有一汩源自佛头山下一口大井溢出的清水在此从石穹边沿倾泻而下,形成瀑布,飞溅晶帘,终年不绝,惜现已成污水,飞瀑已为房屋掩盖。 穿过溪上之石板平桥东行,则有十 …
阅读更多武官衙门东侧数十步有一汩源自佛头山下一口大井溢出的清水在此从石穹边沿倾泻而下,形成瀑布,飞溅晶帘,终年不绝,惜现已成污水,飞瀑已为房屋掩盖。 穿过溪上之石板平桥东行,则有十 …
阅读更多正街之西尽头为“武官衙门”(即解放后的粮食局)。所谓武官衙门,乃历代当局,在此设置巡检维持地方治安职官行政之所在。 衙门设正堂,前开两扇大门,四面围以高墙,左右两耳间为办公事之 …
阅读更多西行有一座古庙,即“观音岩”。此庙飞檐兽脊,气势宏伟,经石级而上为观音殿;正面塑观音大士及文殊普贤神像三尊,并坐莲台之上。善才、龙女手执净瓶、柳枝分侍两旁。神像顶上悬金字匾额 …
阅读更多平昌县古城,东从通河王家沱上游袁家祠堂起,西至巴河岸上之武官衙门止,背山面水,一字长街。全场居民数百户,民需各业齐备,民情淳朴,善良敦厚。“江阳十景”远近闻名。 旧时代因无公 …
阅读更多民国29 年,平昌县响滩场人罗纲在营山县双河场的陈金浦、李威的介绍下参加了青帮组织,后自设香堂,在响滩开堂口,拜把子,收徒弟,成为当家坐堂大爷,加上团总、大队长,三种身份,坐 …
阅读更多通江县境的青帮系多渠道传人,无统一组织机构。 县内较大的青帮组织是“庆义堂”,于民国29 年(1940)在通江县城成立,发起人为朱庆元(山东人)、张义和(安徽人)、傅中平(河南开封人 …
阅读更多民国后期,青帮组织流入南江。因县境袍哥会的势力比较雄厚,青帮活动地域不广,加入者较少,难以较大规模发展。 民国36年(1947),国民党军队新9师驻赶场某连连长罗祥永,是青帮的“新武 …
阅读更多民国30 年(1942),绵阳青帮总社(光明月刊社)唐镜明在巴中县传入青帮,得到了国民党巴中县长劳烨、县党部书记长董铸仁、警察局长何超等人的大力支持。 六月十三日,即是青帮祖师潘清 …
阅读更多平梁城,在州西二十五里的平梁山上。其山形高大而上平阔,周数十里,四围俱悬岩,石壁如城,莫可攀援,惟四隅有小径可通。其城于宋淳祐十一年(1251)由都统张实奉命率巴州军民创筑, …
阅读更多九寨村自古为固守巴中之东大门,据说有九寨避险防御城寨而得名。历史沿革如下: 贺灯(登)观,九寨古代道观(年代久远,相传始于秦汉,破坏殆尽,故无考)。 宋元之际,修筑九寨避险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