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巴中县(今巴州区)的青帮
民国30 年(1942),绵阳青帮总社(光明月刊社)唐镜明在巴中县传入青帮,得到了国民党巴中县长劳烨、县党部书记长董铸仁、警察局长何超等人的大力支持。 六月十三日,即是青帮祖师潘清 …
阅读更多民国30 年(1942),绵阳青帮总社(光明月刊社)唐镜明在巴中县传入青帮,得到了国民党巴中县长劳烨、县党部书记长董铸仁、警察局长何超等人的大力支持。 六月十三日,即是青帮祖师潘清 …
阅读更多平梁城,在州西二十五里的平梁山上。其山形高大而上平阔,周数十里,四围俱悬岩,石壁如城,莫可攀援,惟四隅有小径可通。其城于宋淳祐十一年(1251)由都统张实奉命率巴州军民创筑, …
阅读更多九寨村自古为固守巴中之东大门,据说有九寨避险防御城寨而得名。历史沿革如下: 贺灯(登)观,九寨古代道观(年代久远,相传始于秦汉,破坏殆尽,故无考)。 宋元之际,修筑九寨避险 …
阅读更多王贡三又名王佑学,(现通江县陈河乡)过街楼人。生于洁咸丰初年,卒于清末宣统年间,为同治初年副榜,以知县补用,曾充本省尊经书院襄校。是当时陈河最大的财主。他喜好川剧,曾贴榜 …
阅读更多一、书院 通江县“东皋书院”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由知县张帮桓创建,蒋士椿募款续修,道光初张瑾增修,距今三百余年, “书院”内“考棚”,系道光十三年(1833),知县武来雨劝捐赈 …
阅读更多一、历史沿革 在清朝红光乡名叫沙溪场,属长池乡地。 1933年,长池成立县,中共长赤县委员会和长赤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建立,改长池为长赤,下辖5个区,沙溪场为第二区。1944年红光又更名 …
阅读更多一、民国前 新石器时期,曾口巴河沿岸就有人类活动。秦时,曾口属巴郡(治江洲,今重庆市)。汉时,属益州巴郡宕渠县(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 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分宕渠北境(今巴河流域) …
阅读更多明清时代,修建字库,旨在培植文风,多出人才,焚烧字纸,敬仰先贤,当时认为爱惜字纸是读书人美德。境内大的字库有三,今俱毁。 三溪守字库:位于七村三溪寺旁,建于清光绪七年(1918), …
阅读更多河坝场位于小江河中游西岸的小平坝上,原名祠堂坝。坝由河水所带泥沙长期沉积所致。北枕祖坟梁、东靠小江河、南傍西浴溪、西接陡嘴子,面积约1平方公里。 对岸岭岗上,唐代集州原拟建 …
阅读更多早年是一个田坝,因系陈氏祖业而得名。位于陈河乡政府原驻地过街楼以北3公里处。是通江经涪阳、大河口至南江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交通要冲,早在置符阳县时,就是陈河与南江县的白院、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