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旷继勋烈士墓
旷继勋烈士墓,原位于通江县麻石镇黄梁坎村东南1公里的铧二沟红军烈士陵园内,其西北距通江县城29公里,海拔800多米。在纪念红军入川八十周年前夕,旷继勋烈士遗骨被迁葬入通江王坪川 …
阅读更多旷继勋烈士墓,原位于通江县麻石镇黄梁坎村东南1公里的铧二沟红军烈士陵园内,其西北距通江县城29公里,海拔800多米。在纪念红军入川八十周年前夕,旷继勋烈士遗骨被迁葬入通江王坪川 …
阅读更多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0年创建于重庆北暗歇马场大磨滩,原名“乡村建设育才院”,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学府。院长是晏阳初。 中华平民教一育促进会成立于 …
阅读更多“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是袍哥们的口头语。四川名人范哈儿,是袍哥中的代表人物。今天,评说某人有袍哥性格,是褒义,表示耿直、义气。 何为袍哥?在四川,哥老会成员被称为袍哥。哥 …
阅读更多鼎山镇鼎山寨龙柏树的树龄有多大,从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原来)松树坪村百岁老人罗昌玉说,他读书时就听说龙柏树有百多年。据大罗七孔子村聂绍河说:“听爷爷说火烧圆明园时,进士成 …
阅读更多吊棺子习呼为癞子坟。在巴中一带的山区石崖、石洞之壁上有直径约三寸圆孔,孔内置铁杆,杆上有铁勾,勾于棺之铁环上名曰“吊棺子”。这些吊棺子从无人认祖,因惧癫子传染亦无人搬弄,在“ …
阅读更多巴中山区有蛮洞子预计几千余处,现仍散见于山林崖石之间。洞以整石凿成,门宽50厘米,高90厘米,洞内进深2.5米,宽1.1米。洞壁间有粗线条花草,人皆呼为蛮洞子。 春秋时把未开化的民族 …
阅读更多传说八大王张献忠部来鼎山,鼎山寨集张、梁、白、赵、董、憔、周、何、严、王这十姓人,在何三老的领导下,据险自卫获救,其余都杀绝了,这十姓人,就是后来鼎山的土著人口,其余则是 …
阅读更多湖广填川是四川人应该关心的问题,更是填川人应该关心的问题,它对于研究四川人文、民俗、工商业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但大多数人只知是填起来的而不知是怎样填起来的。又因代远年湮, …
阅读更多清光绪二年(1876),岁在丙子,年遭饥荒,外地逃生到此的甚多。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况有董、王二姓又是显贵殷富之家,想必有粮可求,有饭可讨。故此,这里的庙内、石岩、树下到处 …
阅读更多甘将军墓,即甘沛霖之墓。 据道光《通江县志》卷二《舆地志.古(足责)》载:“三国吴甘宁墓,县西北,旧名甘谷。” 《方舆胜览.名胜志》,亦云在西百里露峪溪上,谓之甘谷。 《广舆记》“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