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前巴州区(巴中县)历史上的旱灾
据记载,民国13年至1985年,共发生旱灾26次。其中,较严重的有。 民国13年,夏大旱,秋无收,草根树皮掘食殆尽,饿殍载道。 民国14年,大旱,加之瘟疫大作,死亡人数甚多。 民国25年, …
阅读更多据记载,民国13年至1985年,共发生旱灾26次。其中,较严重的有。 民国13年,夏大旱,秋无收,草根树皮掘食殆尽,饿殍载道。 民国14年,大旱,加之瘟疫大作,死亡人数甚多。 民国25年, …
阅读更多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出土于恩阳河新场(今恩阳中学老校区内),后收藏于文昌阁,已失。 散朝大夫、尚书工部郎中、永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使、管勾驻泊军马、提辖乾耀等七州巡检、佩金 …
阅读更多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巴州中在城乡二甲恩阳河新场,居民修建育才书院打地基时,无意中挖掘出一块石碑,发现碑面上有隐隐约约的字痕。出于好奇,施工人员擦拭掉碑上的泥土,用水洗 …
阅读更多俗称“官山”,又名“乱葬坟”。古时恩阳城镇附近都设置一公墓地域,无主或无土死亡者都可入葬。公墓土地由地方官府或私人捐钱购置。清道光年问,县人孙大士、李克之、郑之良等垂念枯骨, …
阅读更多恩阳山者,总名也,古治详焉。在昔,隋号义阳,明县治城西三里,名其山曰恩阳。迄清二百余年,恩阳山之名以永。分观之,山有三峰,与咸阳之莲花、明星、玉女三峰势同。而惟此鼎峙,中 …
阅读更多王好生(1882一1963),名天德。(原)巴中县凤溪乡(镇)人,后迁居鼎山场。自幼饱读诗书,两次乡试未中。 科举制度废除后,弃学从医,两拜名师,学满9年,于民国9年出师开业,王对伤寒 …
阅读更多宁远义(1922—1962),巴中市(原)巴中县宕梁乡人。民国31年,到巴中邮电局当邮递员。 1951—1954年,连续被评为局劳动模范。195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认真执行邮递工作规章制度 …
阅读更多刘贤安(1888-1954),名大兴,祖籍南充市青居乡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随父母逃荒,到巴中城定居。 贤安聪慧勤奋,自学成才.民国元年,被巴州中学堂聘为文书。次年,离校学医,3年 …
阅读更多吴学敏(1926-1950),巴中县凌云乡(现属于玉堂办事处管辖)人。民国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联络员,他说服母亲将祖业田地8背(合1.6亩)典当给人,所当之钱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 …
阅读更多李光祖(1903-1948),字国兴,(原)巴中县巴州镇人。自幼好学,民国11年随祖母赴蓉,考入华西协和中学。毕业后,考入华西协和大学九年制医学系。学习期间,与在蓉乡人严恭寅、王鳌溪、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