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在巴中的故事

最为悲壮的是同志军(亦称大竹孝义军)血染巴城。宣统三年(1911年)冬,同志军总指挥李绍伊命其部统领李克豫、蔡受之、杜昆山、陈恺率同志军分东西两路进人巴州。知州张又栻会同乡绅、封建把头李本善、刘汝安、李含蔫、李挽澜等,设诈降计,于农历十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先诱同志军李、蔡、杜、陈四统领入城,设酒宴伪装降态,待四统领入城刚走近巡警署(今巴中城区东华宾馆)即将其擒获。蔡、杜二首领当场被杀。

清军让陈、李二首领劝同志军投降,陈、李二人凛然不从,于二十八日晚被杀害于万寿宫(今巴中城区第一小学)。第二天早晨清兵用竹竿将四统领头颅悬挂在城墙上。同志军见状,义愤填膺。此时,乡绅李本善早已在城外调集两万团丁,在州城四面山上围攻拢来,还把牢狱囚犯放出冲杀,城里城外清兵夹攻失去统领的同志军。众同志军宁死不屈,顽强地与清军混战,许多同志军战士惨遭杀害,有几百战士投河而死,游过河去的战士被江北围城清兵见一个杀一个,同志军的鲜血染红了滔滔巴河,2000多名同志军被杀死、溺死于巴城、巴河,在巴中留下了大竹同志军血染巴城的悲壮史事。事后人们了解,2000多名同志军,只有藏在厕所里、棺材内的五六个人未惨死在屠刀之下。

同志军是给清王朝敲响丧钟的人,而同志军的首领之一陈恺,则是巴中加人同盟会、投入推翻帝制的勇士。陈恺(1888年-1911年),字膺祺,号燮阳,南江县八庙乡五台寨陈家湾人,他的父亲是个普通农民,佃田耕种,常受豪绅欺压。尽管他家境贫寒,父亲还是送陈恺读书。在乡下小学读书时,一次一个财主的孩子抢他的作业本,陈恺不让抢,便在老师面前告状,结果反说陈恺不是,老师还打了他的板子,陈恺不服,在回家的路上,把财主孩子的头按在水里,并警告说:“如果你胆敢欺侮我,以后有你好受的。”此事被陈恺父亲知道,为了孩子好好读书,便把陈恺送到南江县读高小。陈恺在高小读的书多了,接受的知识多了,见的事情也多了,对不平的事十分憎恨,特别是看到那些横行不法的人和抓壮丁勒索,心里就更加愤恨。一次,有个衣服破烂的农民被抓去当壮丁,关在他们学校,陈恺见到这个农民捆绑、挨饿受冻的惨状,就主动送去一饭团。那人就向他诉苦说:“我家有双目失明的母亲,又有一个脚跛的弟弟,我当兵去了,母亲和弟弟怎么活!”陈恺听后,鼓起勇气,壮起胆子,把那人放了。他也不敢继续在校读书了,趁机跑到成都,心想将来当一名军官,也免受欺凌,正好遇着成都弁目队学校招生,就报名参加,成绩合格被录取。陈恺在弁目队学校,读了许多进步书刊,特别是读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一些小册子,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暗中对革命进行宣传,并与进步同学结拜。因为他人长得高大粗壮,而且胆子大,讲义气,善宣传,会讲演,在小团体中,被称为“大哥”。陈恺在弁目队学堂,思想进步,又积极参加由同盟会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于是由黄晓晖介绍他加人了同盟会,被推为川北各地的运动员。军校毕业后,于1909年调到重庆巡防队任助教。又因为他常在军中对军士宣传同盟会革命宗旨,营长嫉恨,他只好只身到广安。那时成都的同盟会,受到四川总督赵尔丰的镇压,由成都分散到各州县。陈恺到了广安,将失散的同盟会员召集起来,开展革命活动,在他与王巨伯的领导下,形成了一股革命力量,并与黔江温朝宗所领导的同盟会形成椅角之势,彼此互相支援和策应。经过一番组织、联络和策划之后,决定于1910年在渠县、大竹举行起义。那时,清政府在四川的保守势力还很强大,总督赵尔丰采取高压政策,加之同盟会的宗旨还不深人人心,因此,临到起义之时,仅只百余人,箭已上弦,不得不举事,但很快被清军击败。

1911年6月成都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选蒲殿俊、罗纶为会长,发表了“宣言书”。清政府严令总督赵尔丰镇压,于9月7日逮捕蒲殿俊等9人,枪杀请愿群众,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激起四川人民的反抗,同盟会乘势在各地纷纷响应,迅速发展成全川武装起义。陈恺看准形势,抓住大好时机,吸取前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又于1911年夏,利用自己出身军官学校和在重庆办团防的合法身份,在广安公开办团练。陈恺以勇敢不怕牺牲的人为骨干,组织团防军,加强训练,战斗力非常强。同时又派人到大竹、渠县与同志军联络,借保路风潮之机,再次在渠县、大竹举行起义。

于是川东各县纷纷响应,唯川北巴州不见动作。同盟会商议决定,派大竹孝义军到巴州。在此之前,大竹李绍伊在清末,以大寨坪为据点,组织了孝义会,以“兴汉排满,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苛捐杂税,互相救难扶危”为宗旨,发动贫苦农民参加。1906年李绍伊加人了同盟会。1911年川西同志军起义后,他率孝义军数千人响应起义,攻占了大竹,孝义军遂成为川东同志军的劲旅。这时,陈恺在广安,派人与李绍伊联络,经过协商,合兵一处。9月初,以大竹为据点,分兵四路,攻占了垫江、邻水、广安、岳池。接着又分兵东西两路,向川北进发。东路派李克豫、蔡受之、杜昆山(均系大竹人、同盟会会员)领千余人经达县沿巴江北上,直逼巴州城东;西路由陈恺与罗朝举、罗朝佑、李克言(均系同盟会会员)领千余人,经渠县、营山攻克仪陇,16日抵达恩阳,第二日抵达巴州城西。由丁陈恺等4首领错误认为清朝气数已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一个小小的巴州,怎敢负隅顽抗,所以未加防范地只带少数随从人员人城受降,结果造成同志军血染巴城的悲剧。陈恺牺牲时年仅23岁。1983年7月,南江县人民政府追认陈恺为辛亥革命烈士。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1911年,南江县在成都读书的孙中山同盟会成员付子仪、付子襄兄弟,回到家乡举起共和大旗。他们聚众冲人南江县衙门,赶走了清政府在南江的最后一任知县赵润民,成立了新的军政委员会。民国元年(1912年)2月,四川军政府向巴州委派了新知事,清朝最后一任巴州知州张又栻逃回陕西原籍。不久通江最后一任清朝知县也下台逃走。从此,巴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中宣告彻底灭亡。

THE END
打赏
海报
保路运动在巴中的故事
清朝末年,拟从成都经重庆到湖北省的汉口修一条铁路,叫川汉铁路。1903年四川成立商办川汉铁路公司.巴中人邱苔荪为该公司的董事。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