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统战工作

作者:孙天福

1932年12月20日,川陕省临时革命政府在通工成立,到1935年4月5日红军撤离南江止,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中共党史上写出了光辉的一页。

在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上,是有其特殊贡献和独到之处的,是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的,它的壮大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统战,就是其中之一。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统战政策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陈昌浩,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年12月30日,签署发出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西北军区政治部布告》,特予节录:

苏维埃政府法律如下:

第一、(略)

第二、对于医生、军人、技师、熟练工人、科学家、文学家等专门人才、知识分子和学生,不但不杀害,如果这些人材愿意忠诚在苏维埃政权下服务,政府予以特别优待,对于革命学生,只要他们反对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以及帝国主义走狗国民党军阀,共产党苏维埃和红军对他们特别爱敬。

第三、对于商人、老板和工厂主,只要他们遵守苏维埃法令,缴纳统一累进税,概不没收,一个商人就有十万百万的资本,都可在上述条件下,在赤区自由营业,受苏维埃的

法律保护,对于闭市逃跑的大商人即行没收。

第四、对于投降和缴械的士兵。团防、精选队、民团、保卫团、团丁、局丁,不但不杀害,还分别予以奖金,对于军官,就是师长军长只要是缴械役诚者,一律不杀害。

第五、对于流氓、地痞、滚刀皮、棒老二等,只要他们改邪归正,做工务农,一概不杀,对于烧大烟者,帮助其戒烟。

第六、地主不反抗苏维埃法令的不杀,国民党诚恳自首者不杀,委员、区正、团总、保正、甲长自动自首者不杀,只要他们诚恳自首,对于他们过去所犯罪恶,得酌量减罪,

若非现行犯,经三个以上穷人具结担保其终身不反动者,并准其在赤区居住生存。

苏维埃只杀两种人:

一、反革命分子。

二、犯死罪者,如杀人放火等罪。

……(略)

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言出法随,决不失信,特此布告,俾众周知.”①

事情是再清楚不过了,这些厉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和反映,它具体说明了四点;一是化敌为友,化友为我;二是扩大教育面,缩小杀人面;(因为从阶级斗争规律来看,一个革命政权的诞生,它总是要镇压反革命的),三是给出路,四是言出法随,认真贯彻.由此,充分说明了当时川陕革命根据地是有统战政策的,这个政策是一以贯之的,它是根据地开拓、发展、壮大、巩因的法宝和标志之一。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统战工作

红四方面军,在短短的两年零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打败了四川军阀245个团,26.2万兵力的三路和六路两次围攻,在川北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创了22个县(市),人口500多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这个丰功伟绩的取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回忆当时“二战”时期全国十六个根据地的历史,在这里同样显示出了气吞山河,蒸蒸日上,喷薄而出的气概,它是中国共产党、马列主义思想的胜利,是当时广大指战员、人民群众的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丰碑。而也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者,正确运用天时、地利、人和,该战即战,该和即和,该分即分,该统即统,该联即联,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的伟大胜利。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尽管这个名词当时还没有在多数人的口头出现,但是其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思想基础,事实效果,无一不打上了统一战线的烙印。当时红军的策略是:对死硬反动派,包括田颂尧为首的三路围攻,以刘湘为首的六路围攻,以及各地的以苏维埃为敌的地主、土匪、反动派武装,则予以坚决消灭;对于同情革命者的地方武装,则予以收编,共同作战;对于摇摆不定,“愿意不打我者”,则订立双边协定,互不侵犯;对于反动营垒中的下层士兵,则以宣传教育,不杀不侮相待;对于有功的地方知名人士,则给予奖励重用,这个时候,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之中的统战唯一标准是,“不犯我者是朋友”,它包括国民党军队的一些将领、中、下层军官,以及广大士兵。

我们一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员和广大红军官兵艰苦卓绝的斗争,高风亮节的品质,视死如归的气概,英勇杀敌的战斗,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而凝结在英雄史里面的血和汗的一部份,那就是朋友的支援,朋友的相助,朋友的奋战,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朋友就没有一切,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当时红四方面军的朋友及朋友的支援和友谊有以下数例:

一是国民党38军孙蔚如部。这个部队是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之一,驻防于陕西汉中,离根据地仅20—30公里,离根据地首府——通江城,也不过120公里左右,很显然这是红军北面(偏东)的一个最大的威胁。不难想像,在根据地遭受围攻时,如果孙蔚如部也趁火打劫,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然而方面军领导者,摸准了38军的脾气,他们对蒋介石有矛盾,对于蒋之命令打红军,是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想互不进犯,保存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方面军总部立即派出了特别代表(武治平),深入龙潭虎穴,与之和平谈判,最后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②后来文学著作家写出了《巴山不了情》、《红色交通线》,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纪实性的小说。当时在根据地发展、开拓、巩固时期,孙蔚如部在医药、医疗器械、物资供应,军需供给,以及道义上的支援,都是尽了一个朋友的责任的,更重要的是,根据地解除了后顾之忧,于是乃有反三路困攻和反六路围攻的胜利。

二是四川军阀杨森二十九军第二混成旅旅长任伟章部。当时任伟章在桃园寺、关坝等地,建立了“川北民众救国义勇军”,计有3600多人枪,红军入川后,于1932年1月13日在赶场溪率部归来。他在起义宣言中说: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没收了地主豪豪绅土地分配给穷苦农民,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号召一切革命将士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的战争,军到之口,四川劳苦群众望风响应,全川战士踊跃来归,伟章等出身穷家,久历行伍,自愧二十年来在军阀统治下奔走,无非受人驱使利用……故坚决宣布脱离反革命二十九军系统,加入红四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领导之下,誓追随广大工农之后,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③

任伟章部被改编为红四方而军独立第一师,全体官兵为鹿角垭战斗,解放南江城,解放大黑潭、五郎庙、三江坝、木门等地,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建立了赫赫战功。

三是社会名流、贤达、俊杰之士。计有:

肖江县大河口阎单初,前清贡生④

长赤县 ?何六生,名中医

通江县 ?杨成元,名中医,团总⑤

阎文仲,名中医

阎仲丰,名中医

何光旬,名中医

周致和,名中医等。

这些人是当时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一般的知名度很高,他们为保护苏维埃干部和做好苏区的医药卫生,防病治痛,立下了汗马功劳。南江县大河的阎单初,此人是个贡爷,照理是在不赦之列的,但他以自己的名望和影响,竭力阻止了反动派头目岳成祥、孙玉书杀害土墙坪乡苏维埃主席张家义,经济委员廖太阶,秘书阎从顺等,从而得到红军的保护与赏识。通江县的杨成元,是个伪团总,而且医术高明,红军解放通江后,他躲藏深山。后来张琴秋知道后,亲自派人把他找回来,晓以大义,给以重用,报以重酬,待以优厚,杨成元使出浑身解数,为红军总医院治病和培养医务人员流血流汗,后来牺牲在长征途中。

四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帝拥苏大同盟。⑥这是在川陕省委直接领导的,具有统战性质的群团组织之一。当时,在共产国际领导下,党中央于1932年上半年,发出了指示信,“苏区党的中心任务:应使用一切力量开展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组织、准备、领导和武装千百万的无产阶级与农民劳苦群众进行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保卫中国革命,保卫苏联,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瓜分中国、压迫中国革命与武装迸攻苏联,来争取中国独立解放与统一⑦因此,川陕苏区迅速组织和成立了省、县、区、乡、村的各级反帝拥苏大同盟组织,形成了“广大的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⑧他们的具体工作是:结合根据地的中心工作,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组织宣传队,办展览,办画板,写标语口号,举行游行示威等。这样,对组织群众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消灭敌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五是对白区和白军的宣传。⑨当时在根据地各县委和省委,均成立了自色士兵工作委员会。省委还定期地有计划地举办白色士兵工作训练班,培训专人,打入赤区周围的白军中去开展工作。在反三路围攻后,省委决定,还在阆南、苍溪、嘉陵三县立即成立边区委员会,专门进行白兵工作。他们办对白区的专门报纸,用木板写标语放到河里,流到白区去,组织宣传队在赤白交界处,与武装一起去宣传、喊话等。后来,战斗打响了。红军冲上去的时候,白军士兵就喊:你们不要打了,我们缴枪:我们都是穷人,不愿替当i的卖命。战斗结束后,有的同志问被俘或投降过来的白军士兵:“你们怎样知道红军的政策?”他们回答说:“红军好,我们早知道,红军为了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的啊,在苍溪县两方对峙的时候,就和你们的同志交上了朋友,还看过你们的传单呢!’⑩”。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统战工作,是具有无限的生机,它具有力挽狂斓,摧枯拉朽的力量。这正是“统一战线,法力无边,力拔泰山”。

三、川映革命根据地的统战作用

有两首流传至今的民歌是这样唱的:其中一首是《穷人起来坐天下》?:红军一到通南巴,地主豪绅搬了家,活捉匪首田颂尧,穷人起来坐天下。其二是《刘湘投江》:“我刘湘,坐重庆,悲声大放,……岳为俊、赵观英自投?网;张辉琪……龚。凡丧命身亡;X世顶,梁洪恩也把命丧;还有那王光宗投江而亡:田烦尧也算得一员战将,与红军打几仗也战败几仗,损失了几师人几个旅长、王兰春、赵寿山尽都缴枪,刘存厚服防地完全丧失,那杨森的枪枝也缴个精光,我只有怀抱石去投长江”。这是民歌,而也是历史的记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红军刚入川时,田烦尧、刘湘等军阀,曾气势凶凶地夸下海口说,“数月间,消灭共匪”曾儿何时,而现在的刘湘竟然要“怀抱石去投长江”眼观这段历史,不一笑乎?战争和社会的发展规则是:凡以人民群众为敌者,必然陷入灭顶之灾,这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一条规律,这个“人民群众”,从当时情况来讲,包括工农兵,也包括红军的朋友在内。红色政权一天天壮大,敌人一天天垮台:

红军力量的发展:入川时1500人枪,出川时10万余人枪;

疆域开拓:苏区辖22个县(市),人口500余万,面积30万平方公里;

消灭敌人;反三路围攻中,打垮(包括消灭)田烦尧38个团,24000余人;反六路围攻中,打垮(包括消灭)刘湘41个团,9万余人;三大进攻中,打垮(包括消灭)敌人41个团,23000余人:在广昭,陕南、渡江战役中,打垮(包括消灭)敌人26个团,25000余人。

注释和引文:

①《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上),第234——236页.

②《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320页。

③《南江党史资料》第2期,第16页。

④《中共南江县委党史上委党史资料卷》第28卷,第144-145页(存南江县委党史办)

⑤《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538页。

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389页,

⑦《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390贞。

⑧《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391页。

⑨《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497页。

⑩朱仕焕:《火线宣传队》,载《青年运动回忆录》第43页。

??南江党史资料》第二集第55-——56页。

?《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14页、第305页。

?《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133、250、157、159、333页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统战工作
作者:孙天福 1932年12月20日,川陕省临时革命政府在通工成立,到1935年4月5日红军撤离南江止,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中共党史上写出了光辉的一页。 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