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张必禄(上)

张必禄(1777—1850),字培斋,号寿轩,四川北道保宁府巴州太平乡(今达州市万源市中坪乡大中坪村)人。嘉庆、道光年间名将,被清宣宗赐予“励勇巴图鲁”(满语“勇士”)称号。历任四川、云南提督,官秩从一品,为有清一代巴州籍品级最高武官(满清立国至统绪终结国祚二百七十七年间,巴州亦无此品级文官)。死后,清文宗追加“太子太保”衔,予谥“武壮”,赐祭文、碑文。地方建专祠,葬平梁城。

张必禄故居
张必禄故居

一、籍贯考

关于张必禄的籍贯,一些权威文献,如《清史列传》卷三十九“张必禄”(中华书局1987年11月版,3076—3081页)只说到“巴州太平乡”,便戛然而止。民国十三年(1924)版《巴中县志》第二编《人民志(目七)·乡贤》记载的第一人便是张必禄,载其籍贯亦是“巴中太平乡人也”——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此时(即编纂县志时),巴中县已无太平乡,“巴中”应为“巴州”。该志介绍张必禄籍贯,一笔带过,盖因“太平乡”早已不属巴中县所辖,既属他境,就没必要详记,简单一点,读者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其他文献,凡涉及张必禄籍贯时,大多如出一辙,有的甚至语焉不详。

“巴州太平乡”的表述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太平乡”究竟在何处,今天的读者大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那么,我们就先从张必禄的籍贯着手,说说“巴州太平乡”这个建置。

先得从一次行政区划调整说起。

道光三年(1823)前,巴州编户六里、十一乡、四十四甲。

十一乡分别是:在街乡、上在城乡、中在城乡、下在城乡、新恩乡、新德乡、明山乡、鼎山乡、从化乡、长乐乡、太平乡。

其中长乐、太平二乡在州境最东段。“所辖村落烟墩垭、官坝之类,至州城六七百里。东境与通江相错,由州城至镇龙关,州判分防之地三百里而近内。潘家园、麻札石、上下老官庙,通地之错入者,横宽七八十里,纵长一百数十里。自镇龙关至秋波梁,四百里而近内。竹峪关、丝罗坝、黄忠堡各村庄通地之错入者,横宽六七十里,纵长一百数十里,一邑所辖分成三段完粮、考试、户婚、田土、词讼及拘捕人犯,必须两越通江之境。人犯屡不到案,或中途逃逸者有之,谚称"野巴州"。非其人之野,实由地太窎远,虽驯良者亦以越境质讯为苦。近议将锅团圆以东拨归太平,距城不过数十里,远亦在一百里内外,民便而稽查亦易。州城新设游击营,防守足壮山内声威。”〔《三省边防备览》卷七《险要》(下)〕

鉴于以上原因,道光三年,奉文改设案内,清廷户部将巴州最东端的原长乐、太平二乡所辖的鹰背、河口、石窝、大沙坝、赶场坝、魏家坪、草坝、关坝、龙凤、董溪口、杨宗岭、锅团圆、烟墩垭、秋波梁凡十四场拨入太平县(今万源市)。自此,东端的长乐乡就只留下镇龙关、喜神滩、芝苞口(后划入通江)、关庙等场,原太平乡所辖场全部拨入太平县(其中龙凤场、董溪口场以后又划入通江)。为恢复这个乡的建置,经户部批准,巴州再新设太平乡,治地在今巴州区清江镇,凡二甲:一甲清赶渡场(今清江镇),二甲太平场(即石笋塘,今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办事处)。民国初年,该乡易名“清江渡乡”,辖中岭坪、大罗塘、丝连垭、新庙子、新场(水宁寺)。

道光三年拨入太平县的十四个场中有一个大沙坝场,大沙坝场有个小地名叫“大钟坪”,张必禄就出生于此。大沙坝场大钟坪隶属太平乡。民国时期,大沙坝场属万源县七区。1951年析大沙坝场置大沙乡、双龙乡、观音乡,1953年合并双龙、观音为双龙乡,原大沙坝场大钟坪隶属双龙乡。1958年改双龙乡为双龙公社,1981年更名中坪公社,1984年改名中坪乡。

中坪乡位于万源市西南部,东接石人、赵塘乡,南邻大沙乡,西靠草坝镇、新店乡,北接黄钟镇。境内黑宝山海拔1600米。黑宝山南麓地势开阔,形势如巨钟覆地,故名“大钟坪”。大钟坪有个叫“排排田”的地方,旁边的四合院名“巴图鲁府”,即张必禄故居。

“巴图鲁府”为西南朝向的长方形四合院,与当地一般四合院比,建筑面积要大一倍以上。四合院保存相对完好,整体为木质结构,房屋轩敞,庄严气派,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四合院朝门正对正堂大门上方悬挂一木质鎏金牌匾,阳刻楷书“钦赐励勇巴图鲁府”,立式匾,外镶波纹花边,匾底朱红色。四合院左厢房居住的张氏宗族后裔保存一匾牌,大小与“励勇巴图鲁府”匾相等,上刻“宫保府”三个大字,此匾当年悬挂朝门上方。四合院正房堂屋右角有一黑底白字牌匾,正中刻“庆溢华笙”四个大字,匾大如教学所用的黑板。从匾上的文字看,是张必禄母亲寿辰时,太平县知县送来的贺礼,即来挂匾——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这都是非常崇隆的礼仪。距离四合院不远的大钟坪村小学,前些年师生使用的几块教学黑板,据说也是从四合院内搬去的匾。

距“巴图鲁府”西约一公里处,林木深处一开阔地中突起一土包,土包上青石砌一平台,名“文笔梁”。为培植文风,张必禄派人立巨大的“石笔”一枝,高丈余,粗如石碾。石笔毁于“文革”期间。

“巴图鲁府”南面山梁上(中坪乡吕家坡村辖地),视野开阔,于此观望,中坪乡、大沙乡场镇尽收眼底。为培植文风,当年张必禄在此建造文峰塔。

吕家坡村村民吕国全说,他小时候见过文峰塔。塔由青砖砌成,高七层。居住在文峰塔附近的农民深信塔底埋有金银的传说,不时有人偷挖塔基,最终导致塔身倾斜,于1960年代垮塌。塔倒后,塔砖散落遍地,秦家坡农民搬回家砌鸡圈、垫箱柜和床脚,至今家家几乎都有塔砖。塔虽倒,大块条石砌成的塔基尚存。距塔基不远一巨石上,刻“文峰山”三大字,另有小字因风化严重,不可辨识。

THE END
打赏
海报
提督张必禄(上)
张必禄(1777—1850),字培斋,号寿轩,四川北道保宁府巴州太平乡(今达州市万源市中坪乡大中坪村)人。嘉庆、道光年间名将,被清宣宗赐予“励勇巴图鲁”(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