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爷会
农历四月初八日,据传这天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日,佛教徒们要办会纪念佛祖的诞辰。民间这天还有拔秧苗搭毛虫和嫁毛虫的习俗,用“×”形红纸条两张,上面写:“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青山去,永不回我家”。意示以此驱除毛虫,免受其害。县城西佛爷塆龙日寺,每年都举办佛爷会,还要演戏三天,赶会的人数仅次于正月十六日赶南龛坡。
八、药王会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据传是药王菩萨孙思邈的诞生日。巴州医务界都要办会,并且在药王庙演川剧,纪念药王菩萨的生日。
九、祈雨会
夏天若遇大旱,本县各地就要设坛请雨,举办“祈雨会”。在祈雨会期间要唱“祈雨戏”,唱的是:《精忠传》《斩泾河老龙》等。“祈雨会”没有时间限制,有的一直到天降滂沱为止。“祈雨会”期间,城乡禁止宰杀猪、牛、羊、鸡、鸭等,这叫做“禁屠”。同时城乡还要“耍水龙”(用柏树桠枝扎成的龙)。“祈雨会”期间,城镇以保甲为单位,在各场镇街道放着若干桶水,乡村以农户为单位备水,“水龙”来时就用水泼龙。民国廿九年(1940)六月大旱时劳晔任县长,农民们说:“劳”字头上两把火(劳字的繁体为“勞”),“晔”字左边的“日”又是一把火,合起来就是三把火,所以天旱。城守、宕梁等乡的农民集结起来,手捧香到县政府“赶火龙”(赶劳晔),掀倒衙门里审案用的桌案,到衙门后院厨房处,见灶上还煮着猪肉,人们就以“祈雨会”期间禁屠为理由,当即把锅灶掀掉,劳晔赶紧从后门悄悄溜走。而当时正在西龛山圣水洞中,大摆宴席避暑乘凉的县银行行长(姓名不详),则被请雨的农民们抓到大路上,令其脱鞋退袜,赤裸双脚,跪在大太阳之下,最后送县政府促使关进监狱。人群方散。
十、川主会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据传是川主菩萨的生日。“川主”相传有二:一说是“三只眼”杨戬,人称杨二郎,赶孽龙,死后封为川主;一说是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修治都江堰,特别是李冰的儿子李二郎修治有方,完成了都江堰整个水利工程,对蜀有功。因此,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二郎,在全川各地均修建二郎庙,尊为“川主”,巴州亦如此,并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办川主会,演唱会戏。
十一、夫子会
据《巴中县志》记载:清·乾隆五十八年,孔庙原在江北,移修于城内东北文星街。民国十三年知州李天培重修正、两庑、哉门、棂星门、圣域、贤关、照壁。十五年知州王文炳增修洋池、圆桥。圆桥东、西、南三面有水,上有圆润一桥,桥旁有石柱,由圆桥前至棂星门,再左右由圣城、贤关到大成殿。孔庙古代学宫十分宽大壮观。按照巴州人的习惯,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夫子的生日,巴城人要在这里举行夫子会。因为历代州、县官员都提倡尊孔、祀孔,特别是私塾学堂,在这一天要大办宴会,举行隆重的庆典,以祭奠至圣先师孔夫子。
十二、磨刀会
巴城的“袍哥”(红帮会)在农历正月十三日普遍举办磨刀会。据传在三国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组织起袍哥(仁、义、礼三堂)。后东吴大夫鲁肃遵照孙权旨意,欲谋害关羽,于是在正月十三日这一天,在临江(今湖北省辖)摆下酒席,请关羽过江赴宴。这天关羽单人独骑、拿上他的偃月刀赴会,孙权计谋落空。“袍哥”们效法“桃园三结义”和“单刀赴会”之举,每年聚会一次。
(据 BZ喻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