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荔枝道的历史沿革

唐时的荔枝道

唐天宝年间,荔枝道进入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一度被定为国家驿路。按唐代驿路建设制度,唐王朝当对这条道路进行过修复开凿,以改善和提高道路的通行条件。据蓝勇先生考证,当时荔枝道是在所谓“洋(州)万(州)涪(州)道”和“洋(州)渠(州)道”之间取直而行,路程因此大大缩短,仅一千公里左右,成为由四川盆地前往长安的捷径。如此一来自然加快了荔枝传送速度,可以保证荔枝更加鲜美。(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随着荔枝道驿路的修复开凿,沿途驿站、栈道等交通设施也建设起来。唐代荔枝道上置有多少个驿站,其具体名称和位置已难一一索考了,但唐代一度设有驿站,则是无疑的。《舆地纪胜》卷一七九《梁山军》载梁山军有梁山驿和唐玄宗御制碑。蓝勇先生实地考察,达县、万源、镇巴一线山势,古代行路必应多有设栈。(蓝勇:《四川古代栈道分布和特点研究》,见《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唐代荔枝道驿路和交通设施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通行效率。《方舆胜览》卷六八引《洋川志》载:“杨贵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俱未变。”《涪州志》则称自涪陵到长安的荔枝道需行七日。严耕望先生分析说,涪州至长安,陆路不过二千二百数十里,少或不逾二千里,唐代急驿日行五百里,为杨贵妃特嗜,可能更增加速度,故“人马毙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之”。若需要七日夜,则一日夜只行三百里,何致人马倒毙耶?或云七日者,正为由岭南贡荔之日数欤?然七日驿到,荔枝已败坏矣。(严耕望:《天宝荔枝道》,《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篇贰柒,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三,1986年)可知三日说法较为合理。其运送方法则是利用当时严密的驿站系统,紧急动员大量驿卒,换人换马接力传递,昼夜飞驰以进。苏轼《荔枝叹》道出了当年荔枝道上的情景:“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由此可知,涪陵贡荔任务所以能在三日内完成,也是发动沿途驿道上许多差役协同运送的结果。唐时置驿密,驿站多,畜力储备充足,组织严密,办事效率高,所以速度快。

荔枝道在唐代是为满足杨贵妃的特殊嗜好而开辟的驿路,但在唐代也是从陕南到川东的最重要的交通线。蓝勇先生据《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的记载,认为隋末义宁元年(617年)左光禄大夫李孝恭从金川(今安康)入巴蜀招抚山南,即是取此道而行。安史之乱后,荔枝道虽失去驿道地位而渐趋衰落,但私人行旅仍多。

THE END
打赏
海报
蜀道之荔枝道的历史沿革
在诸多的蜀道中,荔枝道是唯一以植物命名的道路。因唐代天宝年间北运杨贵妃所嗜荔枝而极具盛名,并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上由关中翻越巴山去巴蜀主要有……
<<上一篇
下一篇>>